乡村复兴的十条评判标准——渠蒙专访(2)(2)
我的论点就是我们要看到的是这个温暖,要看到这个火焰怎样传承下去,而不是看到一个烧掉的炉灰,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我们要看到文化资产的增强,看到火焰在炉灰里的作用,我们创造的肯定是新东西。
如何平衡我们所创造的新东西和保留旧的价值,这个是最有意思的点,因为艺术活动评价标准还是要建立在文化基础上,所以评价乡村原有的文化资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男木岛 图片来源:KUNPOOTLE
第九更加苛刻,就是社区的经济层面的结构性转化,当越来越多的像男木岛这样的情况,有1/3的人口是这种创意型的宜居商业型人口的话,社区原本的这种农耕文化和渔业文化就会被新的这种服务性文化和创意性产业所取代,我们就要有具体的经济层面的指标去衡量这个变化,这就相当可观了。
这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检验标准,文化和社会层面的复兴之后,第九点跟着要检验经济,因为乡村丢失的就是经济和职业,没有经济就没有基础设施的转变,没有医院没有学校,这必须是一个最基本的指标。
最后一点就是衡量社会协作、社会共生、文化交换和关系网络的一个更大的框架。我们老是把乡村搞成一个乡村来去看,实际上,现在做乡村艺术复兴的人到乡村后,乡村开始产生变化后,它就是一个国际性资源转换的网络结构,而不是一个点。是一个本地对超本地的一个资源交换和关系。网络结构每天的资源都在不停的交换,包括游客的流量,这些游客也会给社区带来不断的想法和交流,当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我们看到的其实就是更大的一个层面上,整体现实的社会在发生什么,这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视角来讨论关系网络了。
濑户内海内岸 图片来源:THE GATE
在我的研究的地域里,整个岛都是一个关系场域,每天都在发生很多和艺术有关和无关的事情,这个场域里发生了旅游活动,发生了乡村振兴,他们都是关系性,不可能把他们都分开,可能旅游活动反过来又影响了艺术,所有都可以称之为关系型,所有的作品都是场域指定,所有作品都跟事件发生关联,有的更有表现手法,有的偏重于美学表达,有的则就是事件性的意义。乡村振兴本身也是一个是事件性,为什么不可以从一个角度延伸出去,不局限于艺术,所以我在旅游方面也同样提出一个概念叫关系旅游,就像在欧洲已经很火爆的概念——创意旅游,创意旅游就是一个可持续性的、学习型的小团体能够深度了解社区、改变社区甚至和社区共创旅游体验的模式。
当时我在亚速尔群岛去参加创意旅游学会的时候,理查德德教授讲到关系旅游的时候,我脑子里马上就想到和关系艺术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一下午的讨论,最后我们认为在艺术节这样的语境下,关系/创意旅游和关系艺术其实是相同的。
我们说同样的一个事情,一个从艺术角度讲,一个从旅游讲,最终的目的就是关系网络,它其实就是工厂,它的结构拆分出艺术和旅游的关系性,再把它合在一起。所以我最早是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到德勒兹的事件哲学,再把它延伸到伯瑞奥德的关系美学,再把它混合在理查德德教授的关系旅游上面。所以濑户内艺术节就是一个大杂烩,混合所有这样理论的结合体。
好多学者都在谈同样事情的不同的面,我是希望用于关系性的理论来联系起创意性的这种表现手法,创意是一个手法,关系是它的骨架。它其实促成了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我刚谈到了一个关系艺术,它还不是艺术品,它是一个艺术场域,整个艺术场域就是关系艺术,整个关系旅游就是共创一个社区的过程,最终我们要谈到的是就是所谓的共创型社区。
社区创建不是一个破坏性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对话,不断良性循环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关系性的,过程中每天都有城乡和国际资源的交换,每天都有新的想法,这个影响是双向的,它不光是外面的信息影响,乡村的文化也在感召外面的居民。刚才我谈到的第八点——乡村的小型企业的创生,这一点关系社区的表象有一个关系的再生机制,就是这种新的创业型群体在社区中发挥的作用。
所以我觉得两个点可以去讨论,如果你的研究是从一个景观,一个艺术的角度,你可以更适合的去谈创意性。但如果你更想深入的了解这个机制的话,我建议更多的是用关系的思维,我们如何通过旅游去看艺术,再把社区加进来,如何通过这三个角度来进行一个关系性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