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渠蒙专访(1)
濑户内海 图片来源:完美行旅游情报
上世纪末,濑户内诸岛渐渐从“工业摧毁自然”的伤痛中复原。自2010年起,以濑户内海岛屿群为舞台的濑户内国际艺术祭(Setouchi Triennale)每三年一届,以艺术的方式介入海岛,从最初的7个岛,发展到目前十几个岛屿,其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原本人烟稀少的小岛上有了更多年轻人的活跃的身影。
当下,日本的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在中国知名度颇高,草间弥生的“斑点南瓜”作为艺术节标志景观充溢于网络,成为年轻人心目中大海与艺术浪漫结合的梦幻之地,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个大型艺术节背后的故事。
濑户内三年展2019沙弥岛 图片提供:渠蒙
濑户内艺术节是一个最特别的海岛型艺术节
艺术中国:近年来,日本根植于农耕文明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对于中国艺术界来说非常熟悉了,但对海岛性的濑户内艺术节还缺乏更深入的解读,在您看来濑户内艺术节是怎样的一个运作模式?
渠蒙:首先濑户内艺术节最不可复制,因为它是一个最特别、体量最大的艺术节,我觉得越后妻有可以成为模式,因为北川富朗复制了越后妻有艺术节到奥能登艺术节,再到能登半岛,然后还有北阿尔卑斯艺术节。但濑户内,我们要注意到福武总一郎的价值,没有北川富朗可以有濑户内艺术节,但没有福武总一郎就没有濑户内艺术节,这就导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模式。
我们管它叫 private public partnership(ppp),这是一个类似公私合作伙伴的方式,但是它涉及的12个岛40多个社区每个社区的组织方式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能称之为一个模式。这是濑户内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是我们需要以一个地理空间的角度来架构比较每个社区,更能彰显哪些是良性的变化,哪些更像是创造性破坏,这样才更有意义,同样的建设手法,导致不同样的结果是我最感兴趣的。
我们很多人类学或者艺术学角度的学者都去选最好的案例,然后写出一篇文章来说艺术节非常成功。我认为这样是对地方不负责任,从我的角度更希望以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整体,我们再来讨论同一个空间背景下谁优谁劣,你会意识到同样的一个所谓的模式在不同的村落里发生了不同的结果。
安藤忠雄所设计的「倍乐生之家」位处山丘之上、面朝大海 图片来源:美纸
他们最早从艺术展览开始,叫直岛标准,两个艺术展览,这个展览搞完以后,他就邀请像蔡国强、草间弥生这些艺术家,在这个展览基础上做了地中美术馆、李禹焕美术馆以及倍乐生之家美术馆,之后又注册了新公司,因为教育公司不能搞旅游,注册了一个直岛文化村来做旅游方面的业务,旅馆就是直岛海边(草间弥生作品南瓜)的艺术旅馆。之后他又和三分一博志、柳幸典做了犬岛的开发,改造了那里一个旧的精炼厂,然后又到丰岛做了丰岛美术馆。时间上他从直岛辐射,在直岛、犬岛和丰岛三个岛开发建成美术馆,这些美术馆塑造了濑户内艺术旅游的基本雏形,所以这三个岛最重要。
犬岛航拍 图片来源:disegno journal
濑户内国际艺术节 2019年小豆岛作品 图片来源:渠蒙
小豆岛又有一个很特殊的角色,它是最大的一个岛,本来就是一个旅游度假的地方,它为什么要加入艺术节?和北川合作的小豆岛岛民告诉我,北川说小豆岛如果不加入艺术节,游客就没有地方住宿,因为其他岛上没有能接待每年100万人规模的旅馆,小豆岛的加入有艺术节旅游功能需求,也是香川县政府的官方推荐。
濑户内三年展2016男木岛 图片提供:渠蒙
艺术中国:参与艺术节活动的岛其背后的组织机构都是怎样的呢?
渠蒙:12个岛我都去了,我也参加过助力艺术家创作的活动,我也通过这个过程了解了一些内幕,很多艺术家都想去直岛和丰岛,因为那是重中之重,他们会认为不太重要的艺术家会被分到高建岛等边缘的五个新岛。所以艺术节重点是不一样的,直岛、丰岛和全岛就变成了艺术家镀金的地方,其他岛就落个名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