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大地艺术节第一人”孙倩: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再出发!(3)
孙倩:效果评估这件事应该交给社会面去完成,我们自己也会有所总结,但至于成功与否、效果优劣这些,需要客观的评价,这不是我们自己可以说了算的。需要强调的是第一届南海大地艺术节集中活动期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艺术节的结束。3月18日我们进入日常运营,后面会按照一年四个季节展期分阶段开放。在南海长期持续运营和发展,是地域型艺术节的方式。重申,这不是一个时效性的节庆活动。
平沙岛艺术作品(摄影:田方方)
艺术中国:此次艺术节的宣传格外引人注意,我们看到很多KOL的引领,除了艺术家等艺术世界人士,还包括演员、自媒体博主等破圈跨界角色,这些生动而多元的参与者也为艺术节赋能并持续发声,可否请您介绍一下此次艺术节品宣上的亮点和策划初衷,为我们分享经验?
孙倩:好的东西,大家都会去主动传扬。艺术节是一个从形式到内容到情感上,都被大家广泛认同的文化艺术活动,除了开幕前期我们做了一定的主动传播告知之外,三个月的中后期主要是自发传播、社群发酵。由于参加艺术节的“艺术家“也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们中有设计师、建筑师、音乐人、舞蹈家、传媒人,甚至文化学者,这也就是造成了艺术节在传播上,实现了跨映领域覆盖,“破圈”也就因此实现了。
平沙岛艺术作品(摄影:田方方)
艺术中国:作为本次南海大地艺术节的总策划人,您有哪些感触和新的体会与我们分享?它是按照您计划中的样子生长的么?或是遇到了哪些惊喜和始料未及?
孙倩:2022年全社会都在面临困境与挑战,大家都在克服,对艺术节来说也一样,有遗憾也有欣喜,能如期开幕已经很幸运了。我希望艺术节的举办,能改变外来者对南海的印象,也更希望艺术节能提升本地人对家乡的理解。艺术节的发展,始终充满的了未知,不断地去解决新的问题,是我们的兴趣。惊喜确实有不少,比如说南海就像一个文化的宝藏,这就是惊喜,因为认知和信息的不足,这些价值并没有很好的展现,但这正是艺术节的使命和未来发展的空间。
(摄影:刘鹏飞)
艺术中国:回望过去的几个月,您认为首届南海大地艺术节还有哪些有待改进或者是值得多方共同思考、努力的地方(不仅是组织者角度,也可以包括政府政策、居民、作品等)?
孙倩:我更关注“可持续性“这个问题,我们和南海政府也都在为之努力,用各种方式为艺术节的持续举办设计科学的路径和保障。当前,暂时还没到深度总结的时候,还是那句话,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才刚刚开始。令人充满信心的是,现在从各方面来看,艺术节正向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着,这是过去共识的结果,也是未来共识的可能。
艺术中国:感谢您的细致解读,我们期待中国的大地艺术节越办越好,不仅惠及区域,更吸吸引更多来自海外的目光。
孙倩:也谢谢你们的持续关注和采访,我们继续努力前行。
平沙渡轮(摄影:何海洋)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进行时: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日常运营期自2023年春起,以四时为序分阶段开放,一直持续至2024年春。艺术分区也有所调整,西樵山、平沙岛、太平墟、儒溪村、凰岗村、渔耕粤韵6个分区采取预约开放,听音湖区域可自由参观。部分临展作品将与大家告别,但大多数中长展期和永久性作品会保持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