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浩立——游世:一种当代青年艺术的深观远照(2)
游戏的彻底化是对游世的存在论思辨,这一场思辨是将娱乐化的游戏转向深刻性的存在之思。可以说,这次展览从山水和田园中远观的是一种笔墨情趣,是一种至情至纯,是一种当代实践,但却从细微处隐匿着生命的孤弱和世俗的疑问,这种感受源于庄子,也源于游世本身意在超远达观之前的那个现实世界。
深观一种青年艺术的笔墨色质,远照诸方中西内外的哲思艺论,此次展览我想更大的一种体验是在借博贤和鑫萌的作品打通中西哲学和艺术理论的隔阂,寻找一次当下历史时刻的对话和交流。游世从庄子出发,穿越海德格尔,从存在论意义上我们看到了那个被激荡、被冲击、被遮蔽的自我,而自我如何去蔽,如何从存在中存在?这个问题在当代同样适用,海德格尔强调审美创造中的主观能动性,庄子则贯通了主体生命意识和“道”的宇宙意识,将二者形成一个物我感通,形成一个内缘己心,外参群意的天地同观一体的大道。作为阐释本身依旧存有局限,语词之外或许所强调的是其隐匿的深意和玄妙,适合每一个观者去体悟。
传承着中国艺术传统的万物一体观,这一部分是从时间意义上实现了继承的血脉和艺术的谱系,而从空间意义上,自20世纪以来的当下世界,不仅是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革,同样重构了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分类原则。从这样一个放眼全球的时刻,当代青年艺术的自我书写如何进行,这是创新与传承、断裂与接续、经典与新潮之间的对话时刻。
深观远照,中得心源。看到的不仅仅是作品本身,它远照出一个大的历史,一个复杂的当下以及一个构想的未来,在这之上,游世作为一种观念的方法论,在艺术创作中拓展了自身的影响力,在个体生命中形成体悟,用于创造,通过艺术作品作为媒介形式贯通天地宇宙,联结精神情趣,在无根的虚无世界中,照见孤弱的生命、虚弱的价值和紧张的灵魂,赋予每一个观者甚至每一个“纯粹观照之主体”存在的光亮。
参考文献: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作集·全2册) ,中华书局,2020》6。
[2]《诗广传》卷二,见《船山全书》第三册。
[3]引自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
[4]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安徽文艺出版社,2021.7,第223页。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