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居民看得懂的潮祭艺术节——渠蒙专访(3)(2)
2019年,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期间小豆岛举办的活动 图片来源: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官网
观察这样的变化能否给其他地方带来一个启示,是否可以带来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如果村庄什么都不做的话,很多村庄不管在哪个国家,它都是一个弱势的接近于要消失的一个群体,我们排除村落本身作为农村生产单位的这种功能性之外,它其实富含文化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全球化的文化多样性和地方文化多样性并置一起进行互动,我觉得其实要关注的是这样的变化,而不是对乡村的破坏,但是可能大部分的时候观察破坏是最容易的,也比较直观的。但实际上我们要看到的是一个长期对话的过程。
艺术中国:在国内做文化乡建或艺术节,最终还要面临提升乡村经济问题,有些地方可能会将经济收入变成衡量指标,有些地方希望文化艺术能带来乡村的产业升级,日本这方面有哪些经验?
渠蒙:刚才您提到某些地方会将乡村经济收入变成了主要的衡量指标,这其实很危险,我们有经济收入以后如果处理不好又会变成Artwashing,即过度艺术洗涤。旅游上讲叫乡绅化、高档化,它等于说通过艺术把这个地方变贵了,艺术商业化了。村庄变成商业工具以后,你的真实性又在哪里?你的本地文化的增强在哪里?产业是经济学家用来衡量城市经济的,城市是点,乡村经济成果是间接分散的,不是直接的,而且也是长期发展才能提供出来。
艺术中国:我注意到一些做过乡建的村庄会吸引资本推出一批高级的民宿和餐馆,这会引流很多外来游客,但当地村民肯定无法消费这些场所,这样是否合理?
渠蒙:这涉及到社会企业的问题,中国是否在乡村建设里引入社会企业的概念?如果没有社区企业的一面,那就是商业活动。社会面的角色不是纯商业,乡村没有纯商业的概念,纯商业是城市的一个概念,乡村本地化转换的一个重要评价,就是它对社会面所发生的改变。如果纯粹是商业公司的话,你和地方没有交流,那不是社会性的。
渠蒙
渠蒙,综合科学博士(创意旅游地理,乡村/海岛研究),日本广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科助理教授(2022)、日本北海道大学高级旅游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日本和歌山大学旅游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 CREATOUR International (欧盟)顾问、艺术岛中心(日香川直岛)研究总监。兼任国际海岛文化研究组织(SICRI)共同召集人兼国际海岛研究学会(ISIC)联合主席、国际学术期刊《Island Studies Journal》(《海岛研究》,加拿大)《Okinawan Journal of Island Studies (OJIS)》(《冲绳海岛研究》,日)客座主编,以及国际学术期刊《Event Management》(《活动管理》,美)、《Frontiers in Sustainable Tourism》(《可持续旅游前沿》,瑞士)、《Journal of Marine and Island Cultures (JMIC)》(《海洋和岛屿文化期刊》,韩)、《Journal of Responsible Tourism Management (JRTM)》(《负责任旅游管理期刊》,马来西亚)编委/顾问以及《Shima》(《海岛》,澳大利亚)等审稿人等。他的研究结合艺术社会学,旅游地理学和乡村/海岛研究等从跨学科角度出发来探索东亚乡村社会中的艺术振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