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时间的轴线——纪念吴大羽先生诞辰120周年

2023-01-04 作者:艺术中国 围观 : 1579 次 评论

2023年元旦,吴大羽艺术文献中心展厅内,移栽自上海吴大羽故居的无花果树刚刚结出新果

吴大羽有一首写于1950年代的诗,最后两句是“时间的积累就是我的见证,我本身是对历史的见证。”(吴大羽手稿257页)“时间”这一词汇在吴大羽遗留下来的手稿里被反复提及,如“时间无语,历史见情”,如“时间生命、时间尊严、时间喜悦、时间真理”“时间比金石更坚更硬”“时间长为空间留影,空间又惯替时间写照”。时间在吴大羽的思想里,就是真理。就像他曾经用过的名字“吴待”,一个“待”字映照了他一生对于时间的态度和时间的纠缠。在时间面前,他就像一个预言家和通灵者。

他还有一首自喻“金刚”的诗,喻义着他和时间、空间的关系:

金刚

影子想骗过形体,

时间在嘲笑空间。

我没声又没踪影,

出入光明到黑暗。

——吴大羽手稿2900页

吴大羽不仅研究金刚经,也对相对论和宇宙浩渺、宏微须芥有独特的认知。“飞羽掠天过影在,蓓蕊待发晴明枝”(吴大羽手稿576页),他自比飞羽,相信未来的晴明世界,他称之为“第一百零一个世界”。

2023年迎来了吴大羽诞辰120周年,两个甲子过去了。我作为吴大羽艺术文献中心的理事长,梳理一下有关吴大羽的时间轴线。


1903年12月5日。

阴历十月十七日。

吴大羽诞生于江苏宜兴宜城镇茶局巷一个书香门第。取名吴待,小名子玉、有玉。父兄都是读书人,祖父吴梅溪擅长书画丹青,是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的绘画业师。徐吴两家的艺术缘分维持了许多年,到了徐悲鸿和吴大羽这一代,二人在1924年左右于巴黎霍普斯学会上有数次见面。在1930年代,徐悲鸿和吴大羽曾会面在南京一个叫作“三声雁”的地方,相与大笑。彼时悲鸿和大羽都已在中国艺术界得享盛名,二人都处在个人事业意气风发的阶段。尽管是乡贤世交,但他们的艺术主张、人生际遇却决然不同。今日宜兴以书画之乡闻名,几位大艺术家徐悲鸿、钱松喦、吴大羽、吴冠中等互相都有一定的交集。

吴大羽的岳父寿拜庚(左)与张聿光(右)


1920年,17岁。

吴待进入上海申报馆,担任美术编辑。《申报》是当时上海的第一大报,汇集了各种文化精英。年纪轻轻的吴待是早慧的才子,他的办公桌对面坐着著名学者沈恩孚,与朱应鹏等名家合作漫画。当以《申报》为核心的晨光美术会成立的时候,吴待自然是这一以漫画家为主体的美术团体的成员。经统计,吴大羽在《申报》和其它报刊上发表的漫画有100多幅,内容包括时事政治、伦理道德、艺术表达、生活小品等。这一经历不仅使吴待成为中国第一代漫画家群体中的一员,而且漫画家的职业使他的思想日渐丰富,他的个性也开始形成,“狷介孤冷、交游甚少”“他的作画不喜合群、往往单独写生,不使人知。画得不称心时,就用刀刮破画面,也是他的懒性”(朱应鹏语)。

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他开始不满足于在上海文艺界的生活,开始筹划留学法国。

吴大羽,《干事应有的精神》,载《申报》1921年3月20日,署名“吴待”


1923年,20岁。

吴待赴法国留学,他携着宜兴吴氏家族卖掉部分田产所得的3000银元,乘游轮启程赴法国留学。在学习了半年法语后,吴待(OU-TAI)于1924年2月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并登记于法国国家档案馆巴黎高美卷中编号AJ52-572的文件中,与他一起登记的中国学生还有王代之。1924年的巴黎,正是古典学院派艺术与现代艺术开始分化并分庭抗礼的时期,思想上已经比较成熟的吴待没有选取徐悲鸿的学艺道路,他选择了先锋派艺术。他在巴黎的学习是自由的,除了在巴黎美院上课,他主要是自学,博物馆和画廊就是先生。而当他得到现代艺术大师勃拉克的指导,并跻身法国现代雕塑大师布德尔的工作室学习雕塑时,他得到了现代艺术的真传。多年后,吴大羽在给吴冠中的信中提到,“布尔得尔大师课艺言教,必及亚述、埃及,从罗丹衣钵,上溯远古,会想见这位艺术家心眼所宗,把怪力乱神之力,引回道统领域绎义传旨,是素心在学程上初次遇到的新鲜。”(吴大羽手稿2836页)

 1 2 3 4 5 6  尾页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