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时间的轴线——纪念吴大羽先生诞辰120周年(3)

2023-01-04 作者:艺术中国 围观 : 1583 次 评论

1930年至1937年。

国立杭州艺专的旗帜。

吴大羽于1929年、1930年接连迎来女儿吴崇力、儿子寿崇宁的出生。“力”与“宁”是吴大羽的艺术主张,也应用到儿女的名字上。他深爱自己的夫人,特意让儿子跟母亲姓。1930年国立艺术院易名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简称国立杭州艺专,学制改为6年(预科3年、正科3年)。国立杭州艺专的艺术运动社、艺术刊物《阿波罗》《亚当娜》的学术活动频繁。吴大羽继续不停地推出新作,1931年的《民族之光》、1932年的《女孩坐像》、1934年的大幅作品《汲水》(又名《井》)据说有5米高、4米宽。1935年作大幅油画《凯旋图》(又名《岳飞》)、1936年作《孙中山演讲图》、1937年作《国土不容侵犯》(又名《血手》)。一批一批有才华的学生走进杭州艺专,他们冲着现代艺术而来,绘画系主任吴大羽的才华和教学影响了他们,胡一川、沈福文、胡善馀、祝大年、董希文、王式廓、丁天缺、朱德群、闵希文、涂克、罗工柳、赵无极、吴冠中等走进国立杭州艺专,列身于林风眠和吴大羽门墙。据吴冠中记述:“林风眠是校长,须掌舵,忙于校务,直接授课不多,西画教授主要有蔡威廉、方干民、李超士、法国画家克罗多等,而威望最高的则是吴大羽,他是杭州艺专的旗帜。杭州艺专则是介绍西方现代艺术的旗帜,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吴大羽威望的建立基于两方面,一是他作品中强烈的个性及色彩之绚丽,二是他讲课的魅力。”(吴冠中《吴大羽——被遗忘被发现的星》,1996年)

吴大羽,《民族之光》,布面油彩,尺幅不详,1931年(原作已佚)

1930年代,在杭州国立艺专任教时期的吴大羽

多年后,吴大羽做过一首诗,回忆他在杭州“雷峰一度比作邻,保俶十年丽屋顶。白云绕过我冠冕,清澈载过我画船”的十年。 

1930年,杭州国立艺专中留法归国的教学人员在杭州合影。第一排:王静远(左二)、蔡威廉(左三)、孙福熙(左五)、林文铮(右三)、杨士达(右二);第二排:李树化(左二)、程曼叔(右五)、吴大羽(右二)、林风眠(右一)


苍山望

1938时游大理


高山呀

你给我气力

我给你开路


晴天呀

你给我阳光

我给你遍放花朵


时雨呀

以欣欣向荣为证

不辜负你的恩沐


流水呀

请莫唱起骊歌

让我镇守住坚贞


好风呀

来与我俱

愿共以去远


乌云呀

怎么遮断了去来

还待带引人以方向


忘义者呀

就是这一枝暗箭呀

它伤害过多少善良


良善人呀

朋好呀

亲侣呀

不要惊心

谁要是赞美丑恶

我和他就此分手


——吴大羽手稿1165页 


1941年,38岁。

势象之美的提出。

吴大羽避居上海,国立艺专师生到达重庆。以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闵希文为主的在校学生一遍遍向校长吕凤子要求,希望吴大羽到重庆任教,吕凤子也想办法筹款促成,但最终没能实现。在1940年至1942年间,吴大羽和学生们在战时环境下,鸿雁传书,就吴冠中、朱德群等嗷嗷待哺、一心求艺的学生们的“提不住的问话”,做了“遥鞭课于万里”的书信授课,极大地启发、影响了他的学生们,留下了一批珍贵的艺术教育文献。最为价值的是1941年4月“势象之美”的提出:“……示露到人眼目的,只能限于隐晦的势象。这势象之美,冰清月洁,含着不具形质之重感,比诸建筑的体势而抽象之,又像乐曲传影到眼前,荡漾着无音响的韵致,类乎舞蹈美的留其姿动于静止,似佳句而不与其文字,也具有各种艺术门面的仿佛……”,势象之美不同于以往东西方关于具象、意象、抽象等的论述,它从中国文化的精髓“势”的角度,结合世界艺术的发展趋势和艺术本体的规律,发现了势象美学的价值。势象美学是吴大羽一个重要的发现和成果,并在以后的艺术创作和思想淬炼中不断升华。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