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英剧《神探夏洛克》的神秘中国符号,你认识吗?
先来猜个迷:
这是什么神秘的符号?
你能读懂它的含义吗?
光绪二十二年宽城南大街广源成顺报杂货布疋行情价目单 图源:孔夫子旧书网
记数的艺术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符号学资源大国,无论是《周易》,还是汉代的阴阳五行哲学佛理,其中的符号资源都非常丰富。数字对人类文明的作用不亚于文字,符号学本就是注释社会文化的。古人的这套计数符号,显然为社会活动而生,甚至把记数做出了审美化意象。
苏州码的所有数字组合都是按照“基本码”一到十延伸而来,再辅之以特殊的格式与符号,如:用不同颜色表示正负,用空格表示零等。聪明的古人为了避免数字连写混淆,当〡、〢、〣组合连写时,则采取横竖交替的方式。
价格的写法 图源:莆田侨乡时报
表示价格时,数字与单位“元”“角”合体成方块状,单位在苏州码下面。“角”化作了“△”;有“元”时,不需写“角”;“分”字不需出现。有“万”时,不需写“千”;有“千”时,不需写“百”,以此类推。每一次读数犹如一次解码,每一次书写仿佛一次创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在这一个个价码身上,既看到几何,数字,又体现书法、笔墨,这是历史的符号,也是艺术的符号。
民国时期购物清单
中西合璧的混搭主义
阿拉伯数字在13-14世纪传入中国,但是初期并没有得到普及。而到了民国时期,随着外国资本的入侵,人们的记账方式也随之被改变,洋字码和苏州码进入了中西合璧的混搭时期,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新气象。
鲁迅在北京西三条21号的门牌号
民国时期的滕县庄票,其票面品种多样,绘图多出自清末名家之手。就雕版制作精美程度,从图案寓意到边框纹饰,已经是民间纸币印刷的典范之作。而在使用价值上,其面额多写作“凭票发(取)x京钱(铜元)x文(吊)”,其中一个带“九”的半包围的字,解读为“九八”,“八”字采用的就是苏州码的写法。现代话来说就是2%(off)!——九八折兑换。
图源:搜狐/弘博网
京张铁路和苏州码一样都是中国首创。这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的铁路。詹天佑虽然从小“留洋”,但是组织修筑京张铁路时,仍然沿用了苏州码子。一座码碑,一个时代。京门铁路沿线的苏州码牌,总共有7块,虽早已停用,但他们至今依然是百年京张的有力见证。
2023年元月,即将迎来京绥铁路全线通车一百年,这条百年铁路继续述说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码子的大家族
有人曾形容过去“有中国人经商的地方就有苏州码子”,码子的大家族遍布各地。如“徽州字码”、“川码”、“柳州暗码”、宁波“柴爿码子”、“花码”等,这些名字充满了地域色彩。它在肉铺称为“肉码”,在菜场称为“菜码”,在药材店称为“药码”,在服装行业称为“衣码”。除此之外还有猪仔码、猪母数、柴码。过去在潮汕一些地区苏州码还被用作领番薯之用,因此还被称为番薯码。这种字符的独特魅力甚至还流传到海外,被外国人称为“中国数码”、“神秘字符”。潮汕人用来分番薯,福尔摩斯用来破案。2010年推出的由侦探小说改编的英剧《神探夏洛克》,在第一季第二集里,也出现了这些符号——〇、〤、〥、〧、〨、〩等等。
如今苏州码子在中国大陆几近绝迹,但在港澳台地区的街市、旧式茶餐厅及中药房偶尔仍然可见。以往酒楼餐牌都用毛笔写,他们认为必须写苏州码子才能写出书法美感。
苏州双塔市集——最具温情地。门口的两块牌子,以及在菜场里每家店铺的招牌上的苏州码子,不再是算账计数用的数字,而是成了富有设计感的新元素。而logo“双塔”的每一笔一划,实则也是一组苏州码子设计组合而成,凝练着书法的苍劲笔锋,既富有传统姑苏文化,同时又充满活力。加之“市集”二字的篆刻红章,无不体现古老的民间记忆,悠远的江南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