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时间的轴线——纪念吴大羽先生诞辰120周年(7)

2023-01-04 作者:艺术中国 围观 : 1584 次 评论

这篇报道是吴大羽生前最后一次公开活动,是他给这个世界的最后寄语。

吴大羽先生讣告及治丧委员会名单

吴大羽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

他留下了数量众多的艺术作品。已发现存世油画作品150余幅,以及蜡彩、水彩、色粉、彩墨、水墨、钢笔画、铅笔画、漫画、书法等作品共2500多幅,遗留有6000页手稿,包括1000余首诗词,还有随笔、书信、文论等,经整理达90多万字。

吴大羽说:“我是不死的。”他的儿女都牢记着他的话。


2023年,120岁。

吴大羽120岁了。他是一颗被遗忘、被发现的星(吴冠中语)。他去世多年后,艺术市场闻风而动,社会对吴大羽有了一定的认知。如今他遗留的艺术作品,已经被完整出版在《吴大羽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吴大羽纸上作品集》(商务印书馆)、《飞羽掠天——吴大羽作品集》(商务印书馆)等三本画册中,一部分书信和诗词也得以发布,更完整的《吴大羽文集》还有待出版。

吴大羽 《自落低微》 26×5cm 1950年

就时间性而言,吴大羽不仅是二十世纪早期的现代艺术家,也是一位与时俱进的当代艺术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他的艺术创作高峰实际上出现在八十多岁的晚年,也就是1980年前后,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当代艺术史上都是少有的现象。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当代艺术史也缺少对吴大羽的认识和研究。但无论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把他摆回他应得的地位”(赵无极1996年访谈)是这些年来的一种趋势,吴大羽的艺术价值和人格力量越来越惠及后人也是一种趋势。

吴大羽曾说:“我还要活下去,一年两年百年,都是我怀存的愿望。我停留在这一点上,是说,为流连太阳来我头顶,照顾我又给我以热量。你不必问我有多少斤量,或长短的价值,连同我衷藏多少思量,我的生命就存在你两眼发亮的晨光,也许是你还看它不到的地方。万一不幸,我来不及说完我要说的话语,将会留给历史去衡量。”(吴大羽手稿1600页)

——这是一个永无完结的预言。

李大钧

2023年1月1日

(图片:吴大羽艺术文献中心 编辑:李雨涵)

吴大羽(1903-1988),中国杰出的现代主义艺术大师,中国抽象绘画奠基人,油画家、美术教育家、诗人。

1903年12月5日生于江苏宜兴。1917年到上海,师从张聿光学画。1920年任上海《申报》美术编辑,绘制漫画。1923年留学法国,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24年1月,与林风眠、李金发等人在巴黎组织霍普斯学会,后改名为“海外艺术运动社”。1927年回国,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28年3月,参与创办国立艺术院,任西画系主任。8月,与林风眠、林文铮等人发起“艺术运动社”。9月,国画系与西画系合并,吴大羽任绘画系主任。1938年离开教职。1947年复回国立杭州艺专担任教授兼西画组主任。1950年遭校方解聘,居家作画。1960年任教于上海美专油画系。1965年进入上海油画雕塑工作室(院)。1988年元旦去世。曾任上海交通大学艺术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上海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作为美术教育家,他培养的学生有丁天缺、祝大年、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庄华岳、闵希文、赵春翔等。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