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光书院 2023 秋季会讲圆满举办
华光书院2023秋季会讲圆满举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逻辑与现实意义
世事有伏动,经纬天下大计定;时节正秋分,乾坤静肃寒暑平。
2023年正值中秋、国庆两节前夕,《华光书院2023秋季会讲》应时启幕。北京华光书院和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特别延请了来自台湾的著名文化学者、宗教学家海云继梦先生做了内部的主题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逻辑与现实意义。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而开展深入而广泛的学术研讨和文化教育传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开篇会讲中,海云继梦先生围绕主题,以其深厚的学养茹古涵今,从历史文化而新时代热点;以广博的视野罗包中西,由国际关系、经济交往而中西方价值观的交锋——为听众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与认识中华民族当代所处世界背景、所处人类发展史背景的一个深邃的思想框架,同时更为每一个有志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贡献力量的人,提出了从个人做起的实践思路。
海云继梦先生开场提到,自己作为从唐山(台湾闽南语用词,代指大陆地区)去到台湾的第五代,每当能和大家谈论民族文化的时候,都有一种身为中国人的莫名自豪感;同时说明因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多次往来大陆作文化交流的经历,或许可以从中华民族复兴的观察者与感受者的两个角度,来跟大家一起回顾中华民族成长以及转化的过程中突显的几个特质,并因此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题提出一些思考。
关于中华民族特质,海云先生提示到:
1、中华民族是人类史上唯一未曾中断存在与发展的民族。
中华文明史有五千年甚或七千年以上,而中华民族的历史更长,且是从有人类以来唯一直到现在都不曾中断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虽然有时清醒,有时睡觉,有时也会被外来族群欺负,但是骨子里的基因是一直存在的。最近这一两百年也曾遭受侵扰、欺负,但并没有被瓜分掉,只是当时还没有醒来,可当我们醒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习总书记深刻把握到整个历史洪流的脉动,以及中华历史文化与民族发展的规律,因此做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达。中华民族当前就站在复兴的关键节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历史进程赋予我们的时代使命。
2、中华民族始终拥有克服困难的意志跟决心。
不久前华为公司Mate60pro手机的发布可称为我们民族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它证明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就是有克服困难的意志跟决心。历史上,这种精神一再地传承着。古有大禹治水十三年终于成功,今有受到整个美西方的全面打压,历经三载,终于王者归来。同时对比讲到美国西方所遵奉的希伯来文明某些价值,其思想是以狭隘利己、掠夺侵扰为本质的强盗思想,也因此,其文明走向堕落与崩溃将是必然。
3、中华民族的存在与发展,很重要在于以家道为载体、重视文化和灵性的传承。
中华民族血脉得以传承,是因为传统文化中重视家的概念,其中最重要的是家道的建立。对于中国人来说,结婚不是个人的事,是家族的事。每个家族都有一个最重要的社会使命,把子女教养好。而希伯来文明虽也有家族传承,但是非常狭隘,只是为了保有经济利益,这样的传承根本上使得人类的灵性在下降。
4、中华民族自古至今,其所形成的社会结构所孕育的制度的内核是社会分工,社会上层的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始终是为大众服务。
中国历史上一直有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但其本质是一种社会分工的不同。其中,中国的“士”是负责治理国家,而士大夫自古以来的使命就是“弘道济民”,“为生民立命”,也就是为民服务。整个民族中最重要的基础是农民阶层,他们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然后是工人与商人阶层。而西方社会的“精英们”主要是商人阶层形成,特别是发展到当代,出于追求高附加值、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等等考虑,将第一、二产业外移,从而造成本国产业空洞化——这正是美国当前突出的现状,也是让其当政者感到紧张的地方。他们的政治制度本质是对“精英利益”的维护,其操作与发展最终则使得整个社会结构被架空。
在总结出中华民族相关个特质的基础上,海云继梦先生接着从对中国历史及当前面临的外部环境的研究与观察出发,提出以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