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连接·共生·创造——青爱智库2.0在杭州启动(2)

2025-09-30 来源:中华网文化 围观 : 904 次 评论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高述群

战略蓝图:从“项目”到“平台生态”,青爱智库2.0的自我迭代

青爱智库2.0联合秘书长、中华网总编辑慈锋先生的演讲结合青爱教育基金会的历史,为青爱智库2.0的发展提出了清晰的战略规划,其核心是从“项目驱动”到“生态驱动”的模式迭代。他指出,未来的青爱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机构,而是一个开放、连接、共生的生态平台。他形象地将其比作“社会创新的超级路由器”和“价值孵化器”,通过“连接、共生、创造”三大核心能力,赋能所有公益参与者。

他提出了一个创新的“双螺旋驱动模型”:一个螺旋是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源自青爱小屋、母爱书院等一线项目的真实数据与经验;另一个螺旋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倡导,通过智库将实践智慧转化为政策建议、行业标准乃至国际话语。这两个螺旋相互缠绕、彼此成就,形成了强大的内生发展动力。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公益智库联盟。慈锋表示,智库2.0将联合政府、企业、学界、媒体、资本等多方力量,共同发起“生态伙伴共创计划”,在联合课题申报、公益科技产品开发、ESG项目共建、影响力投资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真正实现“众志成城”。

青爱智库2.0联合秘书长、中华网总编辑慈锋

现实关切与未来路径:聚焦青年困境,探索“新生态、新教育”

理论与战略最终要落脚于解决真实社会问题。对外经贸大学的王宇航教授与青爱基金会的刘保莉博士的发言,精准地描绘了当前青少年面临的严峻挑战,也印证了“新生态、新教育”的紧迫性。

王宇航教授以其敏锐的观察,剖析了数字化时代青年群体的“三迷”状态:情绪低迷、眼神迷离、社交迷茫。他指出,线上学习的普及削弱了社群互动,导致“爱的教育”缺失;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就业焦虑;而“数字原住民”的身份,更让他们面临着被信息流裹挟、主体性丧失的深层危机。“一个一万五六千人的校园居然都很安静,这很可怕!”张银俊理事长在聆听后感叹道。

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宇航

 

刘保莉博士则以“失落的罗盘”为喻,指出了当前教育体系中“优秀定义过于狭窄”的弊病,并首次系统阐释了青爱的“新生态、新教育”理念。她强调,教育不应再是学校的孤岛,而必须构建一个“家、校、社、企”联动的教育共同体。在这个生态中,“母爱教育”将作为核心,培养孩子的全人发展;职业教育与全人教育将被重新审视,以应对人口红利的变化;科学与美学将被双重培养,滋养孩子的心灵。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教育研究部部长刘保莉

 

两位学者的洞见,从现实层面深刻揭示了为何需要一场超越“知识传授”的教育革命,也为青爱智库2.0将“母爱文明”理念落地为具体教育解决方案指明了方向。

共创与展望:让爱掷地有声,各界力量汇聚成光

本次论坛不仅是思想的碰撞,更是行动的集结。从研发人参稀有皂苷的健康产业先锋,到致力于“以商养善”的公益直播基地;从传承千年纹样智慧的文化学者,到深耕生命教育的台湾专家……与会嘉宾都做了自我专业领域的深度分享,青爱基金会资产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翔先生更从资产效用和可持续循环的角度,提出公益资产需要进行全维度管理,进行资产运营的闭环,才能更好的赋能“公益+”,更好的进行社会性创新。

在论坛的最后,与会嘉宾站在“连接·共生·创造”的数字横幅下,以双螺旋手势手牵手,共同启动了“青爱智库2.0生态伙伴共创计划”,这标志着一个崭新篇章的开启:青爱不再仅仅是一个接受捐赠的慈善组织,它将成为一个赋能平台,邀请每一位有识之士,共同参与到这场深刻的社会创新运动中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