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看完1959年毛泽东回乡为父母扫墓,我才顿悟中国为什么要有清明

2024-04-03 来源:灼见 围观 : 2549 次 评论

作者|景桥先生

来源|你的景和我的桥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最坚定的无神论者。

他并不迷信。

但1959年,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一清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给父母扫墓。

他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还得承认。我下次来,还要去看看他们。”

看完伟人为父母扫墓的感人画面,我顿悟中国为什么要有清明。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不管你走得多远、飞得多高,都不要忘记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

人不忘本,心怀家国,是生而为人最大的真善美。

01

1959年6月25日下午,阔别故乡32年、开天辟地的毛泽东,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土韶山。

次日凌晨五时,他竟出乎意料起了个大早,径自朝附近一座小山走去。

工作人员不明所以,等到了目的地,才恍然大悟,原来毛泽东是给父母上坟扫墓来了。

由于事先未知,急中生智之下,有人连忙在路边采了一束松枝,递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接过松枝,正了正身姿,神情肃穆,将松枝敬献在父母墓前,深深鞠了三个躬。

鞠躬完毕,他轻声说了八个字感言:


“前人辛苦,后人幸福!”

当地干部见坟茔破败,见机便问:要不要把坟墓修一下。

毛泽东立即回应:不要了,每年清明请你们添一下土就行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中间,还去了毛震公祠。

当地干部说里面没摆祖宗牌位了,毛泽东却毫不在意,坚持进去鞠躬行礼,还边走边说:

“管他三七二十一,鞠三个躬再说。”

“菩萨是迷信,但烈士墓和祖宗牌子是个纪念。”

在上屋场旧居主卧室,他看到了父母遗像,默然凝视许久后说:

“这是我父亲母亲。我母亲颈上生了个包,穿了眼,只因在那个时候,要是现在就不会死。”

神情落寞而遗憾。

坐者为毛泽东的母亲,左边为两个弟弟

回到招待所后,毛泽东意犹未尽,又同罗瑞卿讲道:


“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还得承认。我下次来,还要去看看他们。”

不久,他又乘兴写下《七律·到韶山》,浓烈的故土情怀扑面而来。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位伟大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同样也是不忘来处、至情至性的大地赤子。

毛泽东与群众合影留念

02

显然,毛泽东的故土情结和孝悌情怀,是极为浓厚的。

这一方水土,生他养他育他,恩泽绵绵,也凝结了他和土地及人民的血肉联系。

出走乡土后,他南征北战,离家乡越来越远,却从不曾忘记这里。

他固执保留着故土的方言和习惯,终生不改。

比如爱吃辣椒、红烧肉、马齿苋,爱用牙粉刷牙,爱穿长筒棉纱袜——幼时母亲给他缝制的款式。

1936年,在延安的窑洞里,他接受埃德加·斯诺的采访,开门见山就说:“我于一八九三年生于湖南湘潭县的韶山冲。”

故乡和父母,在他心中有着极重的分量。

在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前,这方水土,锻造了他强健的体魄,培育了他善良的品格,也予他对远方的无限向往。

他的母亲文素勤,一生辛勤操持家务,乐善好施。

少年毛泽东,受母亲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孕育了善良淳朴的品格。

此后岁月漫漫,他将对故土的热爱,完全献给了中国人民。

由家及国,心系天下苍生,情满中华大地,毛泽东的家国天下情怀,应是由此而萌生的。

15岁时,毛泽东曾专程到南岳衡山进香,为病重的母亲许愿祈福。

1918年夏,在长沙请一位老中医给母亲开了个方子,寄给舅父。

 1 2 3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