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文化数字化——双刃剑下的世界文化多样性

2025-08-30 来源:网络 围观 : 1367 次 评论

数字化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全球文化生态。《黑神话:悟空》的虚拟山洞在美术馆中触手可及,《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响彻全球影院,林茨电子艺术节将区块链上的数字艺术推入价值市场——数字化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抹平文化传播的物理边界,让曾经“养在深闺”的文化符号瞬间跃上世界舞台。这些绝非孤例,而是文化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缩影。

 

图1 黑神话悟空bilibili官方账号

文化数字化正在深刻驱动文化产业变革,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添了把“火”。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数字文化新业态实现营业收入超4万亿元,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也纷纷推出文化数字化战略,将其视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举措。各国纷纷布局,其核心共识在于:数字化是文化传承创新的“新基建”,更是参与全球文化竞争的战略高地。在这场全球性转型中,数字技术正在重构文化生产、传播与消费方式,推动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拓展文化影响边界,成为促进文明互鉴和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引擎。

 

图2 黑神话悟空bilibili官方账号

数字化技术发展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扮演了文化多样性“急救员”的关键角色。数字化技术为濒危文化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濒危文化可以通过高精度扫描、三维建模和多语种语音采集等数字采集与存储技术得以“数字永生”;而且数字化技术在保存文化的基础上创新了文化传承的媒介生态,无人机测绘、沉浸式体验技术等先进数字化技术让古老文化“重获新生”。数字化技术打破了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为文化多样性保护创造了新动力。世界各国不同文化内容的呈现形式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技术手段的加持下更加多样化。社交媒体平台则为文化多样性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传播渠道。抖音(TikTok)上的“非遗传承计划”在全球超过10亿次观看,许多濒危手工艺通过短视频的形式重新走入公众视野,文化多样性保护越来越成为全球网民共同参与的行动。

 

图3 哪吒之魔童闹海新浪微博官方账号

当然,数字化技术既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激活濒危文化、促进跨文明交流的“加速器”,也潜藏着加剧文化同质化与不平等的暗流。数字时代的文化盛宴并非没有“暗雷”,其光鲜表面下也悄然侵蚀着多样性的根基。

暗雷一:“过度商业化”陷阱。数字文化产业高度依赖市场逻辑。文化产品为追求最大受众与即时回报,往往被迫简化内涵、迎合刻板印象、注入流行元素。当“叫座”成为唯一标准,深具民族特色、思想深度或仪式复杂性的“慢文化”“雅文化”必然在算法推荐和资本追逐中逐渐失声。因此,需在算法逻辑之外,建立文化价值评估体系。政府与文化机构应设立专项基金、搭建非营利性数字平台,扶持具有深度文化内涵的项目;平台算法应增强曝光非主流、高价值文化内容。

暗雷二:“文化茧房”效应。个性化推荐算法基于用户画像精准投喂舒适区内容,形成信息闭环,用户沉溺于算法精心编织的“文化回音室”中,接触其他文化的意愿与机会被系统性剥夺。这不仅强化了个体偏见,更在宏观层面加速了文化趋同。打破“茧房”需技术与人文的双重破壁。平台需提供“关闭个性化推荐”选项,增加“随机探索”、“跨文化推荐”频道;提升用户主动寻求多元信息的能力;引导创作者生产打破文化壁垒的内容。

暗雷三:“技术鸿沟”深渊。全球数字化资源分配极不均衡。发达国家凭借技术、资金优势,强势输出其文化产品与价值观,挤压弱势文化生存空间。而技术落后的地区(如非洲、拉美),大量濒危语言、口述传统因缺乏数字化能力面临静默消亡。呼吁国际社会将“数字文化公平”纳入议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继续加强主导建立全球性濒危文化数字档案库和技术援助基金;推动开源技术、低成本数字化解决方案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在跨国数字平台规则制定中,强制设置弱势文化内容配额和推广机制。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