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茅盾文学新人奖/子奖项(2)

获奖评语
房伟将丰厚的学养与奇崛的妙思相结合,将历史书写与当下关照相兼顾,尤其在历史题材的中短篇小说领域,他的"猎舌师″系列作品,弘扬爱国主义情怀,赞颂抗战中民族的坚韧牺牲,又着意探索社会历史与生命个体的互动,显现了历史与想象之间的巨大张力,以及旨在讲好中国故事的不懈努力。
获奖者简介
房伟,1976年出生于山东滨州,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现代文学馆首届客座研究员,第二届“青春”签约作家,曾于《收获》、《当代》、《十月》、《花城》等刊物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数十篇,出版学术著作《王小波传》等7部,长篇小说《英雄时代》,中短篇小说集《猎舌师》等,曾数十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中华文学选刊》等转载,曾获百花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叶圣陶文学奖等,现执教于苏州大学文学院。

获奖评语
傅逸尘的文学评论主要以军旅文学为观察对象,主张军旅文学要实现精神气度、美学价值、生命体验和自律性的有机结合,字里行间回荡着对于英雄主义、理想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呼唤和张扬,其研究与评论切近文学实践,富于学理性,文风也清新活泼。
获奖者简介
傅强(傅逸尘):1983年8月生于辽宁鞍山,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为《解放军报》文艺评论版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著有文学评论集、理论专著、长篇纪实文学、绘本等多种;曾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以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当代作家评论》优秀论文奖等。

获奖评语
孙频的小说写作,专注于人性的幽微与灿烂,具有真诚而沉静的文学气质,在时代与社会的开阔背景中求索一代人的精神轨迹与生命哲学,既写出了当下与历史对接中的精神的延续与继承,又写出当下社会真实的痛感,呈现出一种新的文学面目和艺术气象。
获奖者简介
孙频,女,1983年生,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现为江苏作协专业作家。2008年开始小说创作,已发表小说三百余万字,出版有小说集《松林夜宴图》《鲛在水中央》《疼》《盐》等。

获奖评语
文珍执着于富于创意的越界写作,擅用采自真实生活世界的泥土与砖瓦,砌筑属于自己心灵花园的独特情感世界。作品以诚恳朴素的文字表达,烛照身边的人和事,拷问人生与现实,借助爱情故事的外壳,编织超拔跳脱的独语与哲思,追求一种别有天地的情真与意切。
获奖者简介
王威廉,1982年生。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物理系、人类学系、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导师。著有长篇小说《获救者》,小说集《内脸》《非法入住》《听盐生长的声音》《生活课》《倒立生活》等,随笔集《无法游牧的悲伤》等。曾获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十月文学奖、花城文学奖、华语科幻文学大赛金奖等。

获奖评语
王威廉的小说技艺精湛,气质深沉,哲思幽微,开拓并展现出多种面貌。他从荒诞叙事、灵魂叙事、历史叙事一路跋涉到科幻叙事,视野渐阔,格局颇大,但无论何种叙事,他始终面对现实世界,内中既有人类根本问题的关切,亦有希望与困境的观照,营造出一种别具深度的现实。
获奖者简介
文珍,青年作家。在《人民文学》《十月》《当代》《上海文学》《山花》等刊物发表小说若干,曾出版小说集《柒》《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十一味爱》,散文集《三四越界》,诗集《鲸鱼破冰》,台版自选集《气味之城》。历获第五届老舍文学奖、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最具潜力新人奖、第十一届上海文学奖、第十四届十月文学奖、第二届阳明杯山花双年奖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阿拉伯、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文字介绍至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