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秦廷光:为中国美术培根铸魂

2023-10-20 来源:艺龙网 围观 : 1589 次 评论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秦廷光

为中国美术培根铸魂

秦廷光,1946年生于重庆菜园坝。196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80年在四川美术学院进修油画专业。受教于刘国枢、马一平、白德松、王大同、杜泳樵等教授。四川美术家协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创作中心创作员,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海天艺术中心特聘画家,巴渝画派美术名家。擅长油画、年画、版画。

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美展,并在各级报刊和出版社发表,出版,获奖。其个人传略以及代表作品被编入《当代美术家人名录辞典》《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录辞典》《当代美术三十年》《92中国美术家》《世界华人书画篆刻大辞典》。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白宇:在您的“重庆老地方组画”作品中解放碑、朝天门、凯旋路、千厮门、十八梯当年的风貌,都被复原,您对重庆感情是否就在您笔下的城市风貌中?您是想通过绘画将重庆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地方传承下去吗?

秦廷光:环绕重庆城八公里城墙,有“九开八闭十七门”。称为重庆母城,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古城门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重庆彻底变了样,现今年轻人根本想象不出过去的重庆是什么样子。我就想用白描绘画出我亲身经历以及童年见到的老重庆。这些反映老重庆的作品不光表达对故乡的深爱之情,激发人们不忘过去历史,更知今朝的翻天覆地来之不易。希望将这批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绘画作品传给后人。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白宇:您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重庆几十年来的变化您都看在眼中,您为何对老重庆念念不忘,您有在作品中呈现现在重庆的城市风貌吗?

秦廷光:我1946年出生在重庆菜园坝,学生时代在重庆市区度过,熟悉重庆的山山水水。从学校被分配出来一直在铜梁工作。改革开放后,重庆和铜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高楼林立,我越发怀念童年时记忆的重庆,就有激情想创作出老重庆的画卷。已画出上百幅老重庆的作品。也有呈现现在重庆的作品,有《解放碑八十年变迁》、《朝天门的前世今生》、《重庆十二景》等。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白宇:作为目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美术家,您如何理解“培根铸魂”的意义?中国美术家应该在美育中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

秦廷光:我想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时刻要牢记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心中要有“人民”,要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联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网等33家国内顶尖媒体,推出“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的史上——专访人物:为中国美术培根铸魂”项目。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意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白宇:在您的创作和教学当中,是怎么样提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

秦廷光:我从艺六十年不搞“单打一”的画法,根据工作需要和民众需求而画,中西融汇画种多样,从学习到创作,其间所花费的心血与辛劳可想而知。创作出来的作品为多数人看的,让内行看得透,外行看得懂,全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白宇:以人民为中心,立中国精神之魂、兴文化自信之风、扎时代生活之根,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的根与魂,您是如何理解“艺术为人民”的?您又是如何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践行这一理念的?

秦廷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敬重人民、相信人民,歌颂人民大众。我的画作中有四五十年代的挑水工和船工,八九十年代的山城“棒棒军”,他们为了生活,艰辛的劳作。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