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义理庄学走向人间庄学(3)
5.庄子的处世哲学不同于儒家的经世致用之学,也不同于老子将治国之术与修身之道并列。《应帝王》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政治主张就是顺物自然。《人间世》借孔子之口曰:“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庄子自己选择了隐居不仕的人生之路,但他同时也知道做出这种选择只能是极少数人。他认为如果一个士人主动选择要进入仕途,则不能逆违儒家的君臣观。庄子上述的君臣说与儒家没有二致。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儒道自有相通之处。
6.庄子的生死观在今天没有过时。生存与死亡是人生的主题,《大宗师》曰:“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地给了我生命,用劳作让我维持温饱,在我的老年让我减轻了劳动,用死亡让我安息。胡朴安《庄子章义·养生主》说:“庄子之学与老子异者,在于生死一事。老子求长生,庄子忘死生;老子以谷神不死为养生,庄子以任自然为养生。……后世呼吸吐纳,以及服食之类,绝非庄子养生之道。”比较各种生死观,庄子的生死观最为平实亲切。
7.庄子告诫人们要放下一己的欲望。《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名,圣人无功”,功名富贵是世人孜孜以求的大事,道家认为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去追逐功名富贵。《大宗师》曰:“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德充符》:“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庄子这里说的无情,并不是不要人的情感,而是不要因为个人欲望而伤害身体。
当然,庄子思想不是万能的,更不是解除所有痛苦的灵丹妙药。只有把庄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等相关学说融合起来才能看清的道家思想的整体面貌,只有把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等学说融合起来才能看清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面目,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学说融合为一体,才能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重视个人、群体、社会之间的关系,保持心理平衡、乐观处世心态,是每一个现代人的人生追求。如何让义理庄学走向人间,成为大众庄学,这是一个长久的课题,需要很多庄学工作者一起努力。目标虽然遥远,但我们不应该停止我们的脚步。在继续研究庄子义理的同时,充分重视庄子思想中蕴含的人间性,积极推动庄子思想走入当代社会,与其它思想学说一道去尝试解决各种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作者:孙明君,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