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局好玩儿,一档清新的旅行节目,组局呈现城市名片(2)
02.这地好玩儿
神州大地,风土人情各不相同。
如果说刘洪代表的甘孜,让人看到了高原雄浑壮阔下的拙与简,那么在另一集《湘西篇》中,就让人看到了水乡古城下的韧与柔。
凤凰,是构成湘西不可或缺的元素,是外国人眼中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也是中国人记忆里最美丽的文学形象——《边城》。
《边城》中,沈从文以湘女翠翠的故事为引,引出这片隔世水乡的梦幻忧愁。在本集中,局长杨晓莉以沈从文为引,娓娓道来凤凰的坚持。
和其他地方文化出现不同程度的断层不同,凤凰的文化图腾从未丢失。
比如需要精细的花版和多次的浸染才能制作而成的蓝印花布,鲜艳明亮的苗绣,灵巧多变的苗鼓,还有村寨里的金婚银婚仪式。
这其中,苗银是图腾的灵魂。
苗族人没有文字,苗银刻画的各种纹样,如凤凰、蝴蝶、牛角就是他们的文字。蝴蝶在苗族文化中象征妈妈,牛角象征力量,刻画在银饰上,就是对人最真诚的祝福。
而抛开这些器物,读懂凤凰只需要两个人——沈从文与黄永玉。
作为叔侄,他们对故乡的情感深沉浓郁,只是沈从文更加柔软,而黄永玉则更有张力。
所以,局长说,沈从文是凤凰的魂,黄永玉是凤凰的形。
文字是温润的,沈从文向世界展示了湘西独有的风土和精神内核。工笔是锋利的,黄永玉勾勒出凤凰人独有的倔强、刁横、浪漫又自由,豁达的人生态度。
也是基于凤凰的文学性,许玥在去了沈从文位于沱江边听涛山腰上的墓地后,问了局长一个问题:
“沈从文碑文上的那句‘一个士兵若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是对他自己更是对凤凰的描述吗”,局长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凤凰人,可以为了国家义无反顾,却也永远眷家恋家,不论走到海角天涯,心永远都在凤凰。
在湘西之后,节目组又去了另一个水乡——宜昌夷陵。
同样富有文学性,凤凰有沈从文,夷陵有欧阳修,但夷陵的水却和凤凰的不一样。
所谓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巍巍长江越过了西陵峡,在这里化险为夷,从自然地理原因来看,夷陵便不似其他水乡那般柔情。
但比起夷陵的山水,它在另一个身份上更为出名——三峡大坝。
1993年,三峡工程实施,为了修建三峡大坝,不少人从异乡迁移过来,支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几十年过去,异乡人的文化与传统夷陵文化结合在一起,在这片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文化迁徙,也让这里更加开放、包容。
之后的南充、太原,分别带我们见证了热辣川渝的慢生活和唐风晋韵下的表里山河,在太原篇里,节目提出了“太原,凭什么占据山西的C位?”的问题。
游走在晋祠之中,看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柏郁郁葱葱,看来自唐朝的楸树含苞待放……在这方天地间,厚重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你我都成为这故事的见证者。
如今的太原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北方公园第一城”,走在路上,公园几乎随处可见,闲暇时刻去公园露营,享天地自由,是属于新一代太原人的幸福时刻。
这座曾被称为“龙城”的风水宝地,不仅是山西地理位置上的“正中心”,也是思想、历史、文化的“中心”。
走进太原,仿佛走进了时间隧道,贯通过去与未来,见证一幕幕沧海桑田的变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节目组来到福建泉州,这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福建88种小吃的发源地。
比起生硬的讲解,更能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是体验。
从美食出发,我们跟随着许玥走街串巷,体验闽南妇女的头花,看到舞龙舞狮的热闹、抚摸闽南传统特色建筑蚵壳厝的肌理,一副闽南市井画卷就此展开。
就像局长说的“文化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文化“。
而如果你想要情绪宣泄,那么西双版纳定是最合适的选择。
西双版纳是热情的,就像把人拉进了一场热闹的音乐节,带你恣意绚烂,随性张扬。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顶好玩儿的地方,有着不同于城市钢铁洪流的原始森林和奇妙生物。
还有酸辣爽口,尝之不尽的美食,香茅草烤鱼、傣味烧烤、手抓饭、舂鸡脚,能连吃两个月不重样。
不夸张地说,西双版纳就是最适合中国游客体质的乐土。
但新奇与热闹只是西双版纳的一面,要想知晓一座城市的全貌,最重要的就是越过表象,同它的活历史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