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湖南青年建筑设计师刘文雅:公共建筑设计的实践与思考(2)
问:多年的辛勤付出,让你参与并见证了众多项目从概念到落地的全过程,我们顺着这条踏实的实践之路,了解到你对于大型公共建筑思考与理解的蜕变、更替。我想知道,你是否是有意识地选择“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设计?2020年你在位于上海的芮欧广场也设计了一系列面向城市街道的建筑展陈,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商场名片。这个创作同样令人印象颇深,请问你为这个项目作了哪些方面的构想?而这次创作和参与“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有怎样的区别?
答:项目规模的体量、大小的确会给人完全不同的体验,都会滋养我的感知并激发出新的创作灵感。在上海实践时,除了积极参与大型公共项目,我也在城市街道尺度进行了很多小型建筑装置的设计与建造,我相信好的设计在不同尺度的建筑维度里都能对于城市居民生活和社交习惯产生积极的影响。在知名时装设计师XUZHI的邀请下,我有幸参与完成芮欧广场面向城市街道的建筑展陈的设计。当时,我通过对各种消费团体的调研和场地的深度分析,为市中心的街道橱窗设计了一系列的精密的装置,不仅很好地结合了服装设计的‘编织变幻’的主题,也因地制宜通过利用场地的角度光影的变化,打造出移步异景的动态展陈效果。
问:令人惊喜的是,今年5月你个人的艺术创作入选了纽约Long Beach Island Foundation的年度展览‘Works on Paper 2023’,为意大利Bologna设计的建筑装置也荣获了‘Art on the Top’建筑装置竞赛的荣誉提名。再次祝贺你今年在多个有分量的国际设计竞赛中取得佳绩,我也非常好奇是什么激励你在职业范畴内不断参与具有世界影响力项目,与此同时,还在工作之余一直坚持进行其他不同类型和尺度的设计创作?这两者在你看来有怎样的联系,或者说补充作用?
答:建筑设计永远都充满着各种各样未知的挑战。在我看来,建筑师作为一个创造性的职业,需要我不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才更有机会打造出一个满意的作品,包括对美的感受、缜密的逻辑思、多角度的思考方式和协同合作等。而越是大型的项目,越充满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但也正是变化和未知带来的挑战,让我不断丰富建筑设计的视角与风格。因此,勇于接受挑战,面对问题和快速解决问题是作为建筑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我认为不管是职业范畴内的创作,或者是探索个人创作风格和潜力的各类竞赛,两者对我而言都不仅仅是工作或者是职业素养的需要,而更是一种习惯,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练习中才能一路前行。
问:感谢你的回答和解惑,最后我想请问你对工作的前景有怎样的期许?
答:未来我将继续在纽约这座充满机遇的城市进行建筑实践,我希望在公共建筑的领域能继续深耕并创造出更好的作品,也期待未来有机会探索更多元的设计类型,不断迎接新的挑战。我也希望未来能有机会能为我的家乡湖南带来优秀的公共建筑设计,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增添新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