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这里远古时期就制盐了!看各色调味品是如何登场的(3)

2023-08-15 来源:重庆考古公众号 围观 : 1776 次 评论

推陈出新走向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公私合营,国家拨款或借贷等改造私营酱园,并陆续颁布规定和法令,对酿造业产品质量和卫生提出严格要求。新建国营企业主要有重庆酿造厂、江北“嘉陵”酿造厂、沙坪坝酿造厂、“红星”酿造厂、南岸酿造厂、北碚酿造厂、潼南酿造厂、铜梁酿造厂、壁山酿造厂等。(万州、涪陵区缺资料。)

此时,延续时间最长的“老同兴”仍是“老大”。它的厂址从兴隆街搬迁到黄花园,更名为国营重庆黄花园酱油厂。1958年,工程师程克忠在厂里建立起重庆第一个酱油化验室,彻底改变了目测检测酱油的传统方式,对不合标准的产品,给予返工复制或降级出售。

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庆调味品制造业主要生产酱油、醋、豆瓣、豆腐乳、豆豉、甜面酱等产品,兼营调味盐、盐渍菜、干菜、水生植物、动物干制品等副食品。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香港、澳门、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各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江北县酿造厂生产的静观醋,远销日本东京、美国纽约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受到欢迎。

重庆酿造调味品

改革开放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调动了国营、私营企业的积极性,出现了一批复合型调味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鲜甜型,突出鲜甜味,可兼作调料,直接佐餐或蘸食;另一类为麻辣型,具有麻、辣、鲜、香的复合口味,配料讲究,使用方便。复合型调味品主要有川味六菜一汤系列调料、麻辣味调料、酸菜味调料、火锅底料等。

于是川菜重庆帮菜系如虎添翼,百菜百味,民众得以大饱口福。

注释:

①《华阳国志》卷一《巴志》

②《汉书·地理志》

③《舆地广记·图经》

④《晋书·地道记》

⑤《华阳国志》卷一《巴志》

⑥《新唐书·食货志》

⑦《文献通考》卷十五

⑧《华阳国志》卷一《巴志》

(文/图杨耀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