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树(6)
2020-03-06 作者:匿名 围观 : 4097 次 评论
倒是老书记看完平展展崭新的水泥路不由得发出感慨:还是承包好呀,想当年集体大生产的时候,我从早到黑喊破嗓子,每天就是做不出活来,到年终分不到多少口粮,出现了大饥荒。像王杆这样的人,每天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借口三次大便五次小便比女人的事儿还多,都磨洋工呗。凡正干多干少一个样,满工每天十工分,半工五工分,女人满工八工分,那些日子天天都忙着算工分,哪来的时间监工呀。现在好了,实行承包责任制,人们的积极性都高了,干多干少都是你自己的事儿。
正当修路队要撤走的时候,出现一个难题:村口的两亩大晒场怎么办?是继续让成为下雨天泥泞的路?还是让它成为硬化路面让村民下雨天不换鞋?
立即召开村委会会议。
“借此机会我觉得应该硬化成水泥路面。”我发表我的意见。
“哪钱从哪儿来?”老书记紧蹙着双眉。
“是呀,钱从哪儿来?”会计王实附和着。
我又挠着头。
“这钱应该由国家出,我现在就打一份报告,我们一起去找付镇长,最好把他约出来在古城宾馆吃个饭,再把修路老板一起叫上,酒桌上谈政治。”我出了一个主意。
“到底是外面见过世面的人,干事儿就是不一样。”老书记又摸着他那秃脑门夸着我。
“不能干事儿能当钦差吗?”王实总是跟老书记说话。
“就这么办,马上行动。”老书记一拍大腿说。
电话是我打给镇长的,镇长也按时赴约,酒过三巡,镇长借着酒劲说:“你们柏树村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小王书记,你大胆地去干,干出点儿成绩,给柏树村的乡亲们长脸,我们镇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就放在你们村,你们可要不辜负我的期望哟。”说罢又用手指了指王耀祖和王实。我连忙说:“那是那是,多谢镇长关照。”
酒桌上谈事儿真容易,像一门学问,也是政治。饭后,老书记把大拇指竖得老高,用了一句像是革命年代但又赶时髦的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把我老头儿推到沙滩上。说罢哈哈大笑,像是开玩笑,又像是……我说不清楚。
修路队正式开始修建大晒场。
我们村委会三个人就在晒场上转悠。
“这个大晒场空荡荡的,总缺点作什么?”老书记说。
“是呀,缺点儿什么呢?”王实附和着。
“现在全部铺好,之后购一些健身器材,收获时节晒粮食,空闲时村民健健身跳跳舞。”我说。
老书记眼望着半山腰,对我说的话似乎没听见,半晌才冒出了下面一段话:嗯,你的主意不错,但我想到了一个更好的法子,在这个场中央栽一棵大树,这棵树是我们村的象征,要古树,和村里的仿古房屋匹配。
“古柏树——”王实这时很兴奋,跳起来说,因为他从老书记的目光里看到了答案。
“对,就是那棵古柏树。”老书记补充道。
我抬头朝后山的半山腰望去。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那棵柏树就已经很古老了,我们村的名字也由此而来。柏树上面生长着掌形的叶子,一年四季苍苍翠若滴,老叶上面生新叶,新叶上面又生绿叶,似一把磨菇伞,确实一道优美的风景。足有两人合抱粗,如果做成方子,不需要锯开,直接用凿就可以了。离柏树两丈远的地方是王杆家的老祖坟,王杆一谈起那棵柏树,无不自豪地说,那棵柏树是风水宝地,要么他的的儿子王聪那年得全县中考文科状元,现在还在省城的一所名牌大学读书。
“把晒场栽树会遮阳光。”我说。
“不碍事的,不碍事的。”老书记摇头又点头说。
“那么大的古树生长那里几百年了,甚至上千年了,不适合移栽。”我争辩着。
“你个小娃子,知道什么,你知道付镇长最需要什么,就是要我们村搞出特色,能上电视,这棵柏树往这里一栽,一定能吸引各级领导的视线,到时候我是典范,你和王实也跟着是典范。”王耀祖有些不悦。
“老书记说的极是,把老柏树往这里一栽,到时我们村一定能出名。”王实真是忠实的奴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