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搀扶
一
“唉呀……”一声微弱而断续的呻吟声飘进了老赵的耳朵里,似乎是一根绳“咯噔”一声牵绊了一下他的心。他停下来,下了运动自行车,转过身向路旁地上躺的一个人走去。
其实,刚才在骑着运动车飞速向西的时候,他眼睛的余光已经瞄见了路旁躺着一团东西。天刚亮,淡雾朦胧。在朦胧的淡雾里,依稀可见是人的形体,在刹那间,他觉得是喝醉的人倒在了路旁。
他曾经因为搀扶过一个“醉倒”而被挨过骂。
那是一个没有月光的晚上,夜色沉沉,黑墨一般。下了夜班,在一个深胡同里,他也是骑着自行车正疾速前行,突然“妈的!都不不是东西!”一声詈骂从地上炸响。
他吓了一跳,一团黑糊糊的东西就在车前,急忙刹车,跳下车来,定睛一看,地上躺着一个人,正蛆虫一般,身子一拱一拱的,想从地上爬起来,但都无济于事,他一边弯下身去搀扶一边带着笑声说:“呵呵,喝多啦?”
“妈的!你才喝多啦呢!”那醉鬼好不领情,竟然骂起来、
他便有些气愤,“我好心好意扶你,你怎么骂人呢?”伸出去搀扶的手便缩了回来。
“我就骂你,老子还打你呢!”那醉鬼一边骂着,一边双手胡乱挥舞,真的想打人。
这时,又跑过来几个人,一边说“他喝醉了,别理他!”一边凑到跟前,漆黑的夜色里,只见高高低低的几个男子,也辨不清面目。他不愿意惹麻烦,就一边推车一边急匆匆离开了。
他几乎滴酒不沾,但家族里却有几个爱喝酒的人,喝醉了酒,好端端的人就变成了“醉倒”,而且还污言秽语、乱撞胡砸。在骨子里,他十分讨厌喝醉酒的人,那次之后,他愈加反感那些“醉倒”了。
二
今天,乍看到躺在地上的人,他的直觉认为是“醉倒”,但那断断续续的呻吟声里,分明裹挟着极度的痛苦,和醉酒人黏黏呼呼的呻吟截然不同。
待到走近了仔细一看,方才发现那躺着的人头西脚朝东面朝下趴在路边,那人身后有一辆电动自行车歪在地上,车灯还一闪一闪的,电动车车尾的不远处路边石上有一段清晰的擦痕,应该是电动车歪倒之后往前冲擦出来的痕迹。老赵便想,八九不离十应该是车祸,骑电动车的人被汽车冲撞了,电动车歪了人伤了,肇事汽车跑了。
此时正是中秋天气,老赵的身上除了一层秋衣裤外还穿了一身运动服,而那躺着的人却身穿深蓝色羽绒服,老赵便明白了,那人是因为早晨骑电动车,兜风,怕冷,才穿这么厚。
这条公路是一条国道,每天都车流如梭,却又比较窄,只能容得下两车并行,而且没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这里又是个弯道,所以经常发生车毁人伤甚至是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老赵从单位退了二线,很注意锻炼身体,最近又爱上了骑车运动,出了小城必须从这条国道上骑行一段,或者上浑河大堤,或者拐到乡村公路。每次从这里路过,老赵都异常小心,唯恐被风驰电掣的汽车撞倒。
三
“遇到遭遇车祸的人,扶,还是不扶?”这个两难的命题,那时在社会上正争论得滚汤锅一般,媒体也多次报道一些案例,好心人扶了遇到车祸的人,反被人说成是肇事者,百嘴难辨,甚至要对簿公堂。老赵家里也因为这个展开过争论,起因是老赵当了一回“扶起”别人的人。
那是今年春天,也是大清早,天色刚亮,老赵也是骑运动车锻炼身体。骑到浑河大堤的一个堤口处,看见一辆三轮脚踏车歪倒在路上,车旁散落着一个鼓鼓的袋子,还有一个塑料壶等杂物,一个人歪倒在地。
老赵急忙刹车下车把车支在路旁,几步奔过去,看见是一个与自己年龄大致相当的农村妇女,她斜躺在地上,脸上淌着血,嘴里“哼哼唧唧”呻吟着,老赵并没有多想,就急忙弯下身子,问那妇女:“你咋样啊?能不能起来呀?”
那妇女回应道:“不要紧,能起来。”虽然声音有些颤抖,但发音清晰连贯。
老赵就判断大概无甚大碍,就问:“那我扶你起来吧?”
“中!”
老赵就伸出手一只手扶着她的一只胳臂一只手扶着她的肩膀搀扶她起来,她顺势坐起了身子,说:“先让我坐这儿歇会儿吧。”
经过交谈,老赵才知道,她是因为骑着三轮脚踏车下大堤,堤坡太陡,车速太快,车子就剧烈摇摆,惶急慌忙要刹车,可车子刹得急就倒了,她脸上被擦伤了好几处,血还不断渗出,她就用手去擦,擦得双手也沾满了血,老赵急忙从自己的运动车兜里掏出面巾纸递给她,让她擦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