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树(3)
2020-03-06 作者:匿名 围观 : 4099 次 评论
“肃静——”书记拖着长音吼道。
“响屁不臭——臭屁不响呢——”王二杆子拖着尖细的嗓门,像比书记哎声比赛。
下面又是一阵哄笑。
“你个小王八羔子。”书记狠狠用眼瞪向王二杆子,还真作用,王杆顿时变成了哑巴。
“肃静——肃静——”这两声声音之大把全场的耳朵都震聋了。会场也迅速安静鸦雀无声。
“哎——嗯——这个路呢。”王耀祖伸出了黑漆漆的胳膊。
“手腕以上的部分你们甭管,就是我的大胳膊和小胳膊,都听清楚了吗?”这是这次会议的关键,王耀祖用目光扫过会场,足足用了三分钟。
“手腕以下的部分,也就是各个手指,各家各户各扫门前雪,要把路基打好夯实。”王耀祖伸出五个手指,短粗短粗的。接着手一摆,说了声:散会。
村民们相继离去,有的在议论:如今的政策真是好。也有在说:刚才的屁是谁放的?像个震天雷,把书记的眼睛都震绿了。

第二天,槐树村的村民都忙开了。要修水泥路了,上面说的是村村能公路,这是件惠民的大好事儿。
这天早晨,王耀祖破例没有在河堤上喊了,只是拿着他的大茶杯,嘴里叼着烟从村头走到村尾,又从村尾转到村头,一路上脸上总洋溢着笑容。这年代村干部太好当了,不收农业税教育附加费等费用了,也不督促生产,村民都很自觉,只要上面来了通知,自己传达到了就行了,嘴说工资低,但养活老伴还是没问题的。子女都有出息,大儿子在省城工作,二儿子在县政府工作,一个女儿也成了局长夫人。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子女们争着要二老到城里享福,可他和老伴过不惯,没有熟人呀,特别是那喉咙,痒得冒青烟。还是土生土长的地方好,人头熟有人说话,有地方喊嗓子,再者自己在柏树村也德高望重。
“二杆子,你到门上的路修这么宽,你要过车呀。”他走到村口的王杆家。
“老祖,你还真说对了,我还打算买辆小轿车,要不到时候,我捎上你去兜风。”王杆比他小五岁,也算得上一个时代的人。
王杆正和老婆在忙乎砌石头,他老婆王媚比王杆小十岁,可谓是老夫小妻,在当时可谓村里一支花。他们同姓,年龄相差这么大,可见在五六年代能走到一起是件不容易的事儿,听说当时全村人都反对,可王杆和王媚就躲在河边那南瓜棚子里把肚子搞大的。到最后村民和双方父母见生米做成了熟饭,也就不了了知了。
“书记,中午在我家喝两盅。”王媚笑着说,丰润不减当年。
“你个二杆子,还是小媚说话中听。”书记笑嘻嘻地答道。
“可老哥血压高,酒戒了,最近这肩膀的风湿又犯了,要不你给我揉揉。”书记眯着眼笑道。
“你可老不正经的。”王媚嗔道。
“玩笑玩笑,别当真,别当真。娘呢?”书记连摆手又摇头道。他所说的娘指的是王杆的娘亲。
王媚的嘴朝厨房呶了呶,这个老婶娘在厨房择菜呢。说起这个老婶娘,王耀祖就会热泪盈眶,他娘亲生他时难产,医生说母子只能保一个人时,他娘亲要求保孩子时,实际上是为他那方头的老王家留后,他生下来娘亲便含泪九泉了。那时这个老婶娘正带着王杆的哥哥王树,他是喝着这个老婶娘的奶长大的,也算是半个亲娘吧,所以有时在王媚跟前开玩笑也就毫无忌惮了。
正说着,一辆黑色的轿车在村口停了下来。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回到故乡,自从上了大学之后,暑假我要在城市里半工半学,过年时我在家也只呆三天,和爹娘团个年就走了,我是大山的孩子,土生土长的山里人,知道家乡落后的面貌。我的理想就是让父老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一毕业,我没有告诉父母,抛弃了城市工作的机会,我选择了“支农”,就回到故乡当“村官”。
我叫王蛋,很不雅的一个名字,小时候很坏爱捣蛋,因我父亲就是王皮,乡亲们都说老子调皮儿捣蛋,伙伴就把我叫坏蛋,大人们就把我叫王蛋,渐渐地我就有了名字,不是父母起的,而是乡亲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