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量(2)
2020-03-06 来源:美文阅读网 围观 : 2438 次 评论
“那转换器难道不是金工研发的吗?”张老板以前与金工一见如故, 虽然招聘未果,但对他的学识能力,岂止了如指掌,甚至钦佩之至。所以,其中的来龙去脉洞若观火,一览无余:“万一金工也加入成了原告,我们岂不被动了?……”
“这个我承认,可转换器也不属于汪总的公司知识产权啊!他又没有买下专利!金工嘛,外地人好打发!再说,他与汪总一直存有矛盾,面和心不和,我保证!他绝对不会为汪总火中取栗,趟这浑水。仅凭汪总、杨厂长他俩的能耐,是识别不出这里边玄机的,他俩几斤几两,有啥能耐?我还没数?”陈工滔滔不绝,似乎越谈越游刃有余:“你把心放到肚子里,要鉴别转换器的仿造程度,除非北京的专家!可鉴定费用昂贵,没有十几万打不下来!汪总这样精明的人,不见兔子不撤鹰,在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稳赢官司下,他绝对啥不得掏这冤枉银子!……”
陈工真有意思,官司还未“开打”,似乎已稳操胜券、志在必得!不知到底是为自已壮胆,还是为“新东家”排疑解惑。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更有数了……”
要说汪总还真有城府,其实,他闻讯陈工在外边生产公司的产品,已不是十天半月,早已气冲牛斗,恨得咬牙切齿。
但他“欲擒故纵”,不露声色。不是他不想“收拾”陈工,而是时机尚不成熟,鲁莽行事,反而适得其反、打草惊蛇。何况公司里还有不少拥趸陈工的“粉丝”眼线。
他想:“抓奸要拿双,抓贼要拿赃”。要逮住陈工这个老奸巨猾的狐狸,首先必须取得一手证据。
那么,他是如何获得这样重要的信息的呢?
这还要从金工说起,金工一向为人谦和、随遇而安,很少与人产生龃龉,或珠垴必计。
但这次情况迥异,陈工巧言令色、两面三刀,利用金工的轻信草率,与人为善,瞒天过海欺骗了他。将他殚精竭虑研发成果窃为已有,他觉得陈工手段恶劣,欺人太甚,实在咽不下这恶气。
俗话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他想:他不仁,我不义,于是一气之下将陈工窃取公司技术,投奔张老板公司生产流量计的事,“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向汪总说得是一清二楚、点水不漏!
显然,金工此举并不是真的出于维护公司利益,伸长公平正义,而是泄私愤、图报复而已。
他话中并没将自已扮演的角色扯进去。否则,不仅难报“一箭之仇”,失去汪总信任,而且可能“引火烧身”,无容身之地。
三个月以后, 金工认为时机已成熟,自告奋勇地向汪总建议,由他以客户的名义去买一台陈工彩虹公司仿制的电磁流量计,对汪总而言,自然“英雄所见略同”,正中下怀。
马上指示财务部开支票给金工付署实施。不过金工并未亲自出马,为保万无一失,避免对方疑心生暗鬼,他又委托上海双洋仪表公司代劳。
然后,金工拿到彩虹公司产品立即回公司标定、解剖。
传感器比较简单, 结构主体为机械加工,各公司大同小异,抓不到啥把柄,关键技术是转换器。
可陈工也不是省油的灯,尽管他并无研发能力,但他早防到这一手,也并非全部照抄照搬,在以金工的转换器电原理图为蓝本的框架内, 印刷线路板重新排板布阵。
这样即使电原理图、元器件、软件完全“克隆”,“如出一辙”,谅你也不可武断地肯定陈工抄袭了金工的研发成果。
何况,要得出这样的权威结论,必须要有国家相应甄别侵犯知识产权的机构作出。据闻这样的部门设在北京,而且费用不菲。
这样汪总还未交手,似乎就已遇制约“瓶颈”,困难重重。不过,他是个聪明人,要在产品上取证,看来有些劳命伤财,难以奏效,还得开动脑筋,“迂回包抄”, 斗智斗勇,在其他方面抓住陈工的“狐狸尾巴”,然后“顺藤摸瓜”,各个击破。
于是,喊来公司的法律顾问李律师密商对策,李律师一向马首是瞻,唯命是从,一看立功的机会来了,“拿了鸡毛当令箭”,不敢懈怠,将陈工的彩虹公司产品说明书与汪总公司的说明书两厢认真对照,结果发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