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汉学家与艺术家,在良渚读懂中国(2)
众多海外艺术家通过交流互鉴,把中国文化元素带回本土,打造现代文明世界新的艺术。科特迪瓦艺术家莫合·欸布斯·库塞·玛蒂尔德说,20多年来,她的艺术手法一直和中国书法文字联系在一起,“文化和艺术没有国界,没有语言障碍,属于全世界人民”。
“东西方有不同的文化、艺术和观念的出发点,文明需要在交融中进步,在进步中迭代。”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捷表示,良渚文明不是一个囿于小圈子的文明,是与中原文明有着深度交融的开放体系,是推动交流、接续向前的动态过程,更是沉淀文明成果的历史坐标。
在合作中和平共赢,共同繁荣
从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是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典范。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阿迪力·卡吾肯诺夫表示,十年间,共建“一带一路”给哈萨克斯坦带来了切实的积极影响。中国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奖学金名额以及来华的机会,让学生、教授以及青年学者们,得以亲身感受中国的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成就。
阿迪力·卡吾肯诺夫说,目前在哈萨克斯坦,很多年轻人在大学选择国际物流专业,年轻人中非常流行研究中国文化、学习汉语,“共建‘一带一路’让火车从中国连云港经过哈萨克斯坦到德国,从义乌经过哈萨克斯坦到英国和土耳其,这给了我们很多机会”。
“我们本是同一个集体,面临共同的问题,也拥有共同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坚守‘多样性中实现团结’的原则,做到以多样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由各方的多元力量作出贡献。”阿尔巴尼亚爵士音乐节国际关系总监易杰·阿里卡说,“良渚论坛”为沟通交流提供一个有效平台。
“应加强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之间的联合,推进互利合作,携手创造工作岗位,增进民生福祉。”巴西伊瓜苏市市长希科·布拉西莱诺认为,在古代,一批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因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而勃然而兴;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设施“硬联通”、规则“软联通”、人民“心联通”,为世界各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提供了强大动能。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赵安琪记者蒋肖斌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