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成为一种问题(4)
2020-03-06 作者:繁华落幕 围观 : 1737 次 评论
与俄罗斯这个民族比起来,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的中华民族,其实是有着一部更加光辉的文学史的,我们的大文豪一点儿都不比他们少。可能,我们差就差在了读书上,差就差在了对文学的敬畏之心上,差就差在了对待传统文化的礼敬之心上。
可再一琢磨,读者的阅读出了问题,其实也不单单是读者的问题。
时代飞速发展,日新月异,首先就表现在我们的生活节奏、工作节奏大大加快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一句名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现在不大提了,也不再到处悬挂了。不提了,不是不重要,而是早就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真正入脑入心了,也就没大讲特讲的必要了。节奏快了,压力也就随之大了。辛辛苦苦工作一天,还要饱受路上堵车之苦,还要时刻牵挂着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好不容易挨到双休日,还要督促孩子写作业,带着孩子满世界地上课外班,空巢的父母也需要咱们“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这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领导的日子,哪有闲工夫读书啊!能拿出的整块儿时间就是被堵在路上的个把钟头了,可就咱们那公交、那地铁,人挨人、人挤人,就算有点儿时间,也没那个心境啊,怎么能像英法日俄公民似的,变魔术变出本书来呢?最多,也就是掏出手机,玩玩游戏,发发微信,看看大片,瞅瞅哪个明星又整出了什么“门”,哪个大腕跟谁谁结了婚又离了婚,哪个地方又打掉了个“老虎”或者“苍蝇”。
当然,在这些埋头沉醉于手机的人中,也确实有读“电子书”的。有些人就说,是科技的进步,是网络,是移动终端,把人们又拉回到了读书的行列里。可正是科技这把“双刃剑”,我们迎来的是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图像时代,动漫、游戏、影视比文字更能抓住人的眼球。还有更值得担忧的,二维的、平面的影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于是凡是电影都成了3D,电视也有了3D。这还不过瘾,那就让椅子摇晃起来,让气体液体喷射出来,这就是4D、5D。而且,据说已经出现了将游戏娱乐与动感影院技术结合的“可以玩的互动电影”,参与结果由观众说了算,按照“电影家谱”来算,这应该就是6D、7D了吧。如果说2D的影视还有一些艺术的感觉,胶片给人的质感还能让人得到一些美的艺术享受的话,3D、4D、5D和终会推广的6D、7D,给人留下的可能只有“刺激”和“好玩”,这也许正是人们所追求的。所以,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离文字,特别是优美的文字越来越远,久而久之,人们的思维就变得懒惰,人们的想象力就会大打折扣。
这并不是科技的错。只不过是随着科技发展、经济进步、物质丰富,人们的脚步太过匆忙了,人们的身影太过疲惫了,无法让心沉静下来,心浮了、气躁了,心浮气躁到没有注意到精神世界已经越来越匮乏了。
我们还回到地铁里,回到公交车上,其实也不是绝对没人读书的。我就不止一次地碰到过捧着书读的人,心中的敬意顿时油然而生。说实话,我爱读书,但我几乎没有在地铁和公交车上读过书,那里的环境太过嘈杂,人满为患,静下心来读书的确不易。可等我或有意或无意地凑近了再看,他们手中的书却不是我本以为的“闲书”。有位小伙子看的是医师资格考试的习题集,一边看,一边还用铅笔做着选择题,每个A、B、C、D的个头儿都足足占满了整道题,看来这本书用过了一定是要扔掉的。有位姑娘手里捧着的应该是会计方面的书,我瞥了一眼,都是些数据和统计表格之类,我是看不懂的。而一个年轻人看的书我就太熟悉了,公务员考试用的申论,我也读过,内容大同小异。还有一次,整个道路水泄不通,我在公交车上不经意地向窗外一瞥,只见一辆白色轿车中,开车的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士,竟干脆读起书来,还时不时地从副驾驶的位置上拿过一个本子记下些什么。我无法看清她读的是什么书,但从那架式来看,一定也是什么考试用书。
我心中还是敬意满满,由衷地敬佩他们分秒必争的“钉子”精神。我不是说读教科书、应考书有什么不好,可惜的是,我只见到了读这些书的。
再看看书店的布局,也能明白一二。大多数的综合性书店,占据最显著位置和最大面积的,往往都是“教辅”类图书,从儿童学前教育、入学准备开始,然后是小学、初中、高中同步辅导,直到考研、考博以及律师、医师、会计师、建筑设计师、MBA、MPA、TOEFL、GRE、IELTS等等各类资格等级考试用书。位居其次的就要数各类“励志”类图书了,我这里说的“励志”是广义上的,除了“人际交往”、“办公室规则”、“恋爱手册”、“致富宝典”,还有如“心灵鸡汤”类的哲思美文。儿童书籍占的比例也不小,在这不小的比例中,也有一部分是写给家长看的,自打《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火了之后,怎么当爸爸、怎么当妈妈、怎么教育孩子的书更是呈现出井喷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