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青春使者弘扬丝路精神:“中外青年艺术家甘肃对话”活动纪实(2)
巴拿马艺术家黄莎莉在莫高窟前创作 摄影:刘鹏飞
来自巴拿马的艺术家黄莎莉(Sally Huang Wong)在莫高窟的一处牌楼前画了她此行的第一件写生作品,她在分享其创作灵感时说:“这处牌楼属于莫高窟的一处地标性景点,这个场景不像九层塔有那么多人都描绘过,所以选择了这一场景入画。这次的写生采风活动对我来说是一个与其他国家艺术家互相学习的过程,每位艺术家的艺术感觉和观察视角都不一样,我很期待在艺术上与他们有更深入的交流。”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岳锋和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玉芳在西千佛洞前写生 摄影:刘鹏飞
岳锋进一步补充:“敦煌艺术在当代要继续向前发展,仍然离不开中西文化交融荟萃这样一个核心精神。此次中外艺术家甘肃对话让中外艺术家,特别是富有创造力的青年艺术家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除了在艺术技巧和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上的相融,这也是敦煌艺术的核心精神。”
俄罗斯艺术家佩列佩利钦·安娜斯塔西娅(Perepelitcyna Anastasiia)在阳关景区创作 摄影:刘鹏飞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玉芳在鸣沙山写生 摄影:刘鹏飞
Day3 魏晋墓、阳关旧址写生
8月31日上午,艺术家集体参观佛爷庙湾魏晋墓、阳关博物馆,下午艺术家在敦煌-阳关旧址采风写生。
艺术家参观阳关博物馆 摄影:刘鹏飞
阳关旧址 摄影:刘鹏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8月31日,艺术家一行来到诗人笔下的阳关烽燧旧址采风写生。
据当地人介绍,阳关周边尽管都是戈壁滩和沙漠,绿洲里面的水资源却非常丰富,里面有大大小小类似湖泊一样的水源,这些水源都来自于雪山。在遥远天边戈壁滩的尽头,就是阿尔金山。阿尔金山与祁连山相连,而以当金山为界点分开。古代时期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油画家熊礼斌在阳关旧址前创作 摄影:刘鹏飞
由于阳关周边地势偏高,这里便留下了许多古代的烽燧遗址,周边丰富的烽燧遗址大小有20多个。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油画家熊礼斌便在此留下了一幅描绘阳关烽燧遗址的水彩画。他在采访中说:“我是研究西方油画艺术的,这次来到敦煌,来到荟萃中西艺术元素和影响的瑰宝之地,回到民族文化的深处,触发了我很多的思考。参观过莫高窟之后,我发现西方的传统绘画和咱们敦煌的壁画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这也印证了中西艺术之间需要交流,文明之间需要互鉴。作为中国艺术家,还是要回到我们传统文化的根脉里去寻觅艺术的营养和启发。就像此刻,我站在阳关古城的烽火台前,仿佛可以看到古代的将士先辈们为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固守边陲的景象,令人肃然起敬,我带着一种敬仰的心情希望将它留到我的画面里。”
来自中国香港的年轻艺术家张海童 摄影:马博瀚
来自中国香港的年轻艺术家张海童说:“这次来敦煌,深刻感受到在古代,敦煌作为我们国家对外商贸和文化的集散中心,所承载的中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重要使命。它汇聚了五湖四海的人,通过往来的客群和文化的交流碰撞,产生出如此璀璨的文化,比如莫高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今天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也正在做与前人相似的事情,我们也在寻求与世界的对话,期待了解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地域的文化,当然,我们也期待世界了解中国。这次的对话活动,对我的艺术和思想有很大触动,我也希望未来能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将中国的艺术、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传播向世界。”
Day4 西千佛洞采风、交流分享
9月1日上午,中外艺术家集体参观了敦煌博物馆、西千佛洞。距离敦煌市区约35公里处,西千佛洞因位于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之西而得名,它开凿于党河河岸的悬崖峭壁上,这里也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