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峰回路转(2)
2020-03-06 作者:匿名 围观 : 1323 次 评论
“你不要找借口了!困难再大,难道超过你在农场战天斗地?”说到这里,他突然改变了心平气和的口吻,仿佛激动起来,斩钉截铁地说:“好!理解不理解都执行,就这样先民主、后集中,个人服从组织,你准备、准备……”
正在这时,厂办走出一个谢顶的中年男子,向耿厂长告别。后来谜底解开, 他才知道为什么耿厂长不让进厂办商谈的原因, 因为那人就是朝阳厂的厂长。
第二天,动力设备科费书记从“厂办”回来后,拿着一纸厂部红头文件,喜孜孜地对正在埋头修理仪器的曹先生说:“曹工,恭喜、恭喜你高升!”其他同僚一听喜事,马上聚拢上来,有的嚷着要他请客,有的叫着要他发糖。
说是“曹工”,其实并无职称,只是自学成才,精通电子技术,人们习惯上的尊称而已。而且这“曹工”称乎人们心知肚明,也心照不宣地知道什么场合用,什么场合弃,同一人,称乎却常常变化,而且似乎达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程度。大凡同事有求於他或有啥用武之地的好运降临到他头上,那么便“曹工长”、“曹工短” 地套近乎。想不到这称乎也打上实用主义的铬印。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的曹先生,当时搞懵了,老实说,真有点啼笑皆非,一头雾水!假如确有喜从天降的好事,那么,他会蒙在鼓里,浑然不知?
进厂6、7年,曹先生基本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钻研电子技术,一旦投入,心无旁鹜,可谓典型的“工作狂”。虽然锋芒毕露,“崭露头角”,却并无什么骄人业绩。何喜之有?更不会“福星高照”,有什么喜事摊到头上呢?
莫不是耿厂长不顾他的意愿,固执已见,强人所难,“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将他调到朝阳晶体管厂吧?
曹先生连忙接过文件匆匆一览,“调令” 二字赫然映入眼帘,接着的内容果不出他之所料:“经厂部研究,根据工作需要,加强分厂技术力量,现决定调动力设备科曹建军任分厂朝阳晶体管厂付厂长。(分管技术)即日办理移交,×月×日之前务必报到。”
曹先生一生中已经曾接到过两次“调令”,一次是下乡务农时,建没兵团四师二十一团团部将他从东港农场调到二十二团,“以老带新”。 这次调动,鉴于后来的卓越表现,让他有幸评为上山下乡知青积极份子,光荣出席了生产建设兵团、师、团三级表彰大会。第二次是二十二团三营营部,将他从二连调到三连当排长。原来只以为军队有这种“调令”,没想到,企业也有这种样式文件。
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照理受到提拔擢升,应该喜上眉梢,受宠若惊,感恩戴德,可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看这架势,这回不可逆转,非去不可了!他实在不明白耿厂长为什么要“强按牛头喝水”?
说来话长,还要从1980年说起,那年曹先生结束了无线电研究所牵头组织的数控仪表车床的工作,市仪表局将他从元件三厂,调到市区的国营晶体管厂集成电路车间负责仪表维修。
刚开始人们看他虽没有本科文凭,但居然对布尔代数、卡略图滚瓜烂熟,如数家珍,掌握数字技术,也是驾轻就熟,各类进口仪器仪表“手到病除” ,干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开始对曹先生刮目相看,口碑也不错。
曹先生对生产线维修更是得心应手,悠然自乐,有故障前往“火线”救援,无故障则自我充电,刻苦攻读。他自知理论基础不够扎实,便来个“笨鸟先飞”,主动揽活儿做,结果将车间有“久病沉疴”、闲置多年的JT__1晶体管性能测试图示仪、示波器、交、直流稳压电源等仅器全部修复,起死回生!这对曹先生来说,“死物活用”,一举两得,既满足了生产急需, 又提高了维修技能。自然受到车间的表彰与员工的交口称赞。
谁知好景不长,他工作上不慎得罪车间主任,干了二年半,情况急转直下,车间主任就利用企业调整人员配置,一下将他“发配”到晶体管生产流水线车间。
这晶体管流水线与集成电路生产车间有天壤之别。集成电路生产车间,工作既干净,又轻松,讲究的是“净化”。而晶体管车间员工队伍庞大,大多为手工作业,相对比较辛苦,属于劳动密集性行业。
上一篇:战友之间 下一篇:梨花在这小小的村落里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