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岁孩子父母的困惑(3)
2020-03-06 作者:褦襶子 围观 : 1824 次 评论
这种情况下,母亲的眼泪与对苦恼的倾诉,对孩子会比所谓正面教育有效果。我们生活里的一些所谓的正面教育,往往就是简单教育程序的代名词。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事,真正的教是为了不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原则,就是要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变要孩子去做什么,为引导孩子要做什么。这不仅适用于文化知识学习,也适用于孩子精神世界里的成长。母亲要对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子及时鼓励,肯定孩子生活中的“成就”,对孩子的成长要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欣喜与自豪,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并渐进性地交给孩子新的生活担子满足孩子心理成长的需要。
对于女孩子青春骚动期的引导往往会更复杂。引导不力的后果对社会的影响甚至大于对男孩子引导不力的影响。我们今天不探讨社会问题,仅就个人管见为读者朋友提供点参考想法。由于性别因素,女孩子与男孩子的心理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引导教育需要更加细腻,循序渐进。
对于女孩子的引导,由母亲主导为宜,但父亲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对父亲的心理依赖感更强,往往更容易听进去父亲的教诲,对母亲唠叨式教育更反感。但切忌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父亲适合分担女孩子的安全教育,给女儿安全感。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定期与女儿进行沟通。引导女儿做好生活中女性的优秀角色。
男主外女主内,是人类进入父系社会之后的分工决定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女人负责细胞内部,男人负责细胞外部。如果都跑到细胞外部,时间久了这个细胞就坏死,家庭也就面临着解体。一个女人在男性为主导的现代社会,要想扮演男人的角色,承担获取家庭细胞所需要的外部“营养”是很难的,往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尤其是时下中国社会,常常要付出家庭解体的代价。培养女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并不排斥引导孩子做一个生活中优秀女人角色。当今中国社会,只一个人工作,工薪家庭将生活得非常艰难,缺乏生活自立能力也是当下中国家庭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培养女孩子做一个优秀女人角色的最佳时机就是心理性别形成时的十四五岁阶段。
对于女孩子的引导,以技能培养为上,思想引导为辅。因为生理差异使然,女孩子善于感性思维,以日常具体生活的亲自操作,使女孩子逐渐增强角色感。母亲要告诉孩子,目前社会盛行的恋爱观是南辕北辙,一个生活里事事顺着自己,侍候自己的丈夫是根本不存在的,爱的收获是需要耕耘的。如果丈夫真的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包揽了全部家务,那么这个违背了正常社会规律的家庭也就离悲剧的结局不远了。要么,家庭细胞因为缺少细胞外部营养,生活拮据难以维系。要么让丈夫失去角色感,不断冲淡夫妻感情,最终必将导致家庭的分解。
家庭主妇是女孩子心理性别形成期成长的取向。千万不要以为恋爱离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太远,更不要自欺欺人地以为你不与她谈这种问题,她就不想,就能避免早恋。更不必忧虑这么早与孩子谈恋爱问题,会让孩子深陷早恋的误区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生理的成熟必然带来心理的变化,如其让孩子误打误撞在茫然中摸索,不如给孩子以明晰的正确引导。让孩子懂得,只有做好生活中性别角色的男女组成的家庭才能稳定。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一份理想的恋情,一个稳定的家庭,必须以辛劳的付出为代价。缺少辛劳投入的欲望放纵,必定导致悲剧。幸福的生活,必然用辛劳的付出换取。懒惰的人没有资格享有温馨的情感。没有辛劳的付出,永远留不住优秀的男人。一个优秀的女性角色,才是最吸引男人的。
引导孩子家务操作,切忌只重数量,忽略质量,这样会让孩子很快失去成就感。指导女孩子做家务,从厨房开始较合适。手把手地指导孩子为上班的父亲烧菜,父亲回来要细细品尝,给予充分肯定。如果存在哪些不足,不要由父亲说出来,由母亲来指导改进。父亲要经常在客人面前赞誉女儿烧菜多么多么好吃。烧菜手艺学到一定量后,可以与孩子商榷邀请少量至亲好友来家聚餐。事先把聚餐的目的告知亲朋,求他们共同帮忙鼓励孩子。
日常生活中,尽量少给女孩子钱,多以实物形式满足孩子的需求。并且要适当拒绝孩子的需求,引导孩子节制欲望,培养孩子包容的心态。让孩子懂得包容是女人美德,也是通向幸福生活的必经之路。但是包容需要点艺术性,就是通过恰当的方式让被包容者感受到被包容。比方说一个不自然的表情,片刻的犹豫,温柔的感叹等等。不过切忌方式不能太赤裸,否则适得其反,会招来被包容者的反感。
上一篇:一个人的抗战 下一篇:读书温暖着我的文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