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温雄飞(2)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姚岚:您的作品涵盖了肖像、风景和静物等多个主题,您觉得在这些不同主题中的创作中有哪些独特之处?
温雄飞:在不同的主题创作中,我注重内心的感受,注重描写绘画一切美好的,让人们产生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人和景色。尤其是少年儿童与动物、植物、河流、山川等和谐共处的画面。例如:我的部分油画:《对话》《我和我的黄骠马》《冬至》《彩蝶》《余晖下的铁道博物馆》等。
《村口的牛》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姚岚:您与其他艺术家合作创作了一些作品,比如与牛忠满、郝五昌合作的版画组西《钢铁时代》,您能谈谈这种合作创作对您的艺术发展和作品风格带来的影响吗?温雄飞:70年代末,我与牛忠满、郝五昌合作了一组四幅版画《钢铁时代》,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版画。版画中对构图、造型、色彩及情感表达,达到简洁、明快。版画独有的概况性绘画语言表达方式,深刻地影响我对绘画艺术的理解,使我体会到绘画艺术的视觉与空间、幻想与美感、精细与概括、客观与主观等艺术特点。
《对话》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姚岚:温老师,您的作品得到了许多单位和个人的收藏,您觉得是什么让您的作品如此受欢迎和收藏价值高?在您看来.您的作品有哪些独特的审美特点或者表现手法?
温雄飞:我的一些作品被许多单位和个人收藏,我认为一是对于历史题材的作品如:《驰骋江南——新四军骑兵团》,忠实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忠实于特殊的人物事件,从而打动了收藏者的内心。二是运用舒展的构图、明快的色调绘出赏心悦目的画面,让观者愉悦心田。
《伙伴》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姚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求民族文艺事业的崛起、美术事业的全面进步,作为这一伟大事业中的一名实践者,您觉得美术、美育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温雄飞:美术、美育是审美教学和美感教学的结合,通过教育提升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着力点,在“立德树”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艺术教育是美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
《角楼上的鸽子》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姚岚:请谈一谈您如何思考和贯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温雄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我们这一代美术工作者的必修课,“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习主席这段论述阐明了文艺作品创作源泉和动力。深入生活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在日常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发现美、汲取美、表现美。走进大自然,走进人们中间,用真诚的心聆听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体会人间真善美的情怀。具体到绘画中,坚持写生是最直接、最贴近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写生是绘画创作的浓缩和再现。写生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绘画记录创作过程,在写生中那些瞬息万变的光色和景物微妙变化的形态,时刻拨动着你情感,激发你的绘画激情。一片片金色的田野,一个个丰收喜悦的脸庞,一列列呼啸而过的列车,一张张相互交流的笑脸,你一定会被感染,一定会激发你创作的灵感。
《静物》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姚岚:你怎样理解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问题?
温雄飞: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石和灵魂,文化创新是继承传统文化延伸和发展,从而达到文化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魂和基石,汲取和借鉴其他文化的精华,不断地提升我们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样,我们传统文化就会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充实,不断地发展,让我们以中国特有的文化面貌屹立在世界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