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出谋划策(2)
2023-10-2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围观 : 2131 次 评论
融入全球化传播
香港演艺学院戏曲学院院长刘国瑛从小在海外长大,其父亲刘月峰是20世纪60年代有名的粤剧小生。在父亲影响下,刘国瑛从小在海外粤剧社学习中文,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如今,他已经在香港多年从事教育和粤剧艺术表演工作。“我们曾带着很多学生到海外交流,走进美国纽约的华人社区等。我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艺术和文化,提高华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刘国瑛说。他从个人的海外成长经历出发,认为现在还需要加强海外中华文化艺术基地的发展,“海外有很多民间艺术团队在教授书法、粤剧等,我们可以和海外民间团体加强合作,搭建交流的平台。”
数字化时代为中国艺术“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中国艺术家和机构有了更多机会与全球观众进行互动交流,使全球化传播成为可能。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周建新认为,数字化对中国文化出口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路径。“数字化能够将文化优势和科技优势结合起来。特别是当下正在着力发展的数字文化产业,它本身就既有文化属性,又有技术属性。在技术属性的包裹之下,文化属性的传播方式更加有力。”他以短视频为例,认为短视频强调视觉效果,弱化语言表达,因此更容易跨越语言障碍,实现广泛传播。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宁强看来,数字化时代传播主体的个人化和个性化,带来了全民传播活力和多样性。“我们可以看到像李子柒这样的个人传播者,通过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粉丝。这种个人化的传播方式使得中国艺术更有灵活性和创造力,进一步激发了全民参与的热情。”
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机遇,与会人士认为,应当注重平台建设,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用文艺作品搭建沟通的桥梁。
上一篇:与希望同行 | 名家讲坛走进南京致远社区 下一篇:惊艳天下——一号沉船的珐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