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古诗词里品“重阳”

2023-10-18 来源:石家庄日报 围观 : 1627 次 评论

重阳节节日起源故事农历九月九是重阳节。在古代,重阳节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易经》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叫“重阳”。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或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或遍插茱萸,饮菊花酒。这些美好的传统习俗,使得重阳节拥有了经久不衰的魅力。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个人独自在他乡做客,到了重阳节更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亭。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李白也青睐重阳,他作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昨天刚登完龙山,今天要举杯宴饮。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蜀中九日》的王勃,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重阳节在外思念故乡的诗人也比比皆是。出生于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的诗人卢照邻,迁益州新都县尉,离职后曾逗留蜀中,放旷诗酒。他在《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说,登上玄武山远望山河,回归故乡的心思、回归故土的热望,浓得如眼前聚集的风尘。喝下这菊花酒,我们离家万里,望着大雁飞过的天空,心中悲伤。杨衡在《九日》中这样思念故乡:篱笆旁,菊花开了,黄的紫的相映,分外美丽。摘下菊花泡酒,清香怡人。只是今天众人登高远望,却不由让我思念起了远方故乡,勉强和大家一起,插着茱萸,心里却惆怅起来。

李益的《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对重阳的期盼:蟋蟀声声,天气愈发寒冷,人们也增加了衣物,茱萸沾染着露水。在明亮的烛光下饮酒,嗅到幽幽香气,不由得走到篱笆之外,菊花果真已经开了。新月升起,白露清亮,天空撒满繁星,而秋霜已经降落人间。

李清照在《醉花阴》感悟:薄雾弥漫,浓云笼罩,阴沉的天气让人整日发愁。龙涎香在金兽形的香炉中袅袅飘出。又是重阳佳节,靠着玉枕,卧在纱帐中,半夜时分,凉意刚刚浸透。在东篱下饮酒,直到黄昏以后,衣袖上也沾满了菊花的幽香。不要说不销魂,当西风卷起珠帘,看那帘内的人儿,比菊花还要消瘦啊!重阳节这天,有人陪着饮酒,这酒也让人暖心。

每到重阳,情深意长。徜徉在古诗词里,让我们读懂了山海隔不断的思念,又见证了千里重逢的喜悦,也明白了旷达的处世之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