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TBB信阳书墟论坛:一场书与城市的对话

2023-05-09 作者:艺术中国 围观 : 841 次 0 评论

撰文_刘鹏飞

2023年4月28日下午,“设计信阳·美好生活”文化月系列活动在信阳百花园广场开幕,同时也标志着首届TBB社区建筑与文化季正式启动。

杨超导演分享现场(摄影:波妮)

4月28日至29日,时值正在举办的第31届信阳茶文化节期间,百花园广场上游人如织,喧嚣热闹。伴随着室外热烈的背景音,由策展人、艺术家、地方文化建设者和书业从业者汇聚的“边饮茶边读书”论坛在四季·冬书屋的论坛区悄然进行。

首届TBB社区建筑与文化季总策划左靖在论坛开场致辞中谈到:“TBB信阳书墟活动是TBB社区建筑与文化季的首次亮相。我们把“两个更好”书屋定义为“社区建筑”,希望将社区居民作为创造的主体之一,通过当地居民、艺术家、建筑师和策展人的共同参与,将书屋拓展成为一种当代的复合空间。我们希望,书屋的建设是一种全过程的持续的筑造行动,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建造,更是人文意义的建构。创建实体空间为基础的城市阅读服务体系,将公共民生建设嵌入地方肌理的小型社区建筑中。

本次论坛,我们有幸邀请到了17位书与书店的从业者在这样的社区建筑空间一同讨论书、书展与书店。未来我们将开展更多集展览、论坛、演出、放映、书墟、市集、工作坊和出版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活动,期待有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书店创始人、出版人、书评人、作家、策展人、建筑师、生态研究者、城市研究者、店铺主理人、儿童美育教师和社区居民一道,寻找更高质量、更加可持续的社区生活方式,绘造信阳美好社区的未来。”

关于书墟的概念,笔者询问了策展人芬雷,他介绍“墟”是一个具有岭南特色的字,侧重于场域的概念,书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书的集市。

电影《江淮》试映会

首先进行的是杨超执导的电影《江淮》的试映会。杨超导演是信阳人,他的电影《长江图》获得过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在国内外引起过很大反响。《江淮》是杨超导演应文化季主办方邀请拍摄的一部有关信阳乡土记忆,地域风貌的短片。电影延续了导演悠长静谧的叙事风格,以弥漫着雾气、河川与荒野交错的淮河沿岸风貌作为影像基调,将男女主人公在两河口、史河大桥,平汉铁路、淮滨渡轮,羊山新区等地的游走、相遇、离开的情感境遇串联起一个三层时空交错、颇有魔幻感的故事。

宋群分享现场(摄影:张小树)

宋群讲述了他在西安本地创办独立刊物《Local本地》杂志以及组织在地活动、博物馆展览,再到创建“本地文化”集群的经历。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宋群最初想寻找介绍西安本地的书,但是他感受到的是充斥着大量虚假历史感的信息,于是他自己创办了《Local本地》,这本杂志围绕市井生活,80年代记忆、街巷类等主题,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对西安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做了详尽的呈现。这种以呈现西安的本土文化与城市记忆的方式也延伸到了之后的活动、展览和街巷改造计划中。

储海飞分享现场(摄影:张小树)

职业选书师储海飞从选书这一新鲜的视角分享了他为北京无印良品酒店空间和原研哉的展览选书开始走上选书师的职业经历。储海飞认为选书师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就是通过各种场所和介质,为书和人创造桥梁。选书不仅要充分了解客户对图书的需求,与借书人和书籍从业者充分交流,还需要结合环境、灯光、家具等生活物件和整个阅读空间以及在地环境进行细致的规划设计。通过选书,他将书自然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和社区中。储海飞还介绍了国外不同行业对选书的精细化需求以及自己在行业中经历的故事。比如他在苏州太湖上的漫山岛,偶然发现岛上鸟类资源丰富,他就将岛上一所废弃小学改造为一座关于鸟类和自然的图书馆,让这座岛屿成为名副其实的“鸟之岛”。

到书店去:书店何以重要

在当下实体书店整体衰落的时代,书店如何坚守文化理想,如何生存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到书店去:书店何以重要”的环节中,闫胜永、秦蕾、吴敏、谭芳四位嘉宾分别从书店理念、特色、运营和相关的展览活动等角度,讲述了各自的书店从业经历。

 1 2 3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