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加尔笔下的《拉封丹寓言》 是否也和你的童年不期而遇?
拉封丹《寓言》夏加尔原版蚀刻版画展画册,将拉封丹寓言文本与夏加尔的版画对应并翻译成中文
《拉封丹寓言——乌鸦和狐狸》
乌鸦和狐狸
乌鸦老板栖在高树梢儿,嘴叼一大块奶酪。
狐狸老板循香味来到树下 对他大致说了这番话:
“乌鸦先生,您好哇;您真漂亮!我看您帅呆了!
实不相瞒,如有副好嗓儿 能同您那身羽毛相当,
您就称得上这林中的凤凰。”
闻听此言,乌鸦颇为不悦,
为了亮一亮他的好嗓儿,
大嘴一张,到嘴的美味便失落。
狐狸得了奶酪,又说道:
“老兄啊,千万记牢,奉承者就靠爱听的人活着。
这一课完全值一块奶酪。”
乌鸦不禁满面羞惭,他发誓再不受骗,可惜有点晚
《拉封丹寓言——狐狸和葡萄》
狐狸和葡萄
一只加斯科涅的狐狸,也有人说在诺曼底,他已经饿得半死,
望见架上的葡萄,看样子完全熟了,
葡萄皮红里透紫,显得十分鲜艳。
这个滑头很想美美一餐,无奈葡萄架高不可攀。
于是他不屑地说道:“这葡萄又青又酸,只配给那些粗汉。”
吃不着就说葡萄酸,还不如发几声怨言
为本次展览作序的赫尔辛基大学文德教授(Prof. Dr. Fred Dervin)介绍《寓言》
旅法翻译家李锋分享手中的《拉封丹寓言》和旅法往事,“在法国,孩子们很早就学习《拉封丹寓言》。”
在谈及夏加尔的作品时,巴切拉写道:“如果仔细观察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就会开始自己创造故事。夏加尔知道如何挖掘《寓言》的精髓。当我们站在这些作品面前,这些文字就像走出来一样,栩栩如生。夏加尔想通过艺术绘画,让更多的人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奇妙的世界。”
展厅现场
的确,与其说夏加尔在为《寓言》绘制“插图”,不如说这本是一场“再创作”。他的作品并非对《拉封丹寓言》的依附与衍生,而是对人性和神性的反思,夏加尔将自己对世界与寓言的理解重新内化,从而形成了新的诠释与演绎,通过自己的艺术风格赋予《寓言》以新的生命。
《两只山羊》
《两只鸽子》
《驮海绵的驴和驮盐的驴》
很多人基于夏加尔的创作题材和用色将其冠以“诗人般的绘画”,而其本人却不以为然:“我们的内心世界就是真实,可能比外面的世界还更加真实。”而这份真实,正是艺术家予以世界的一份回响。因此,这100张版画作品看上去也许不是“最美的”,但却是足够真实,足够具有艺术张力和视觉冲击力的。
展厅现场
驻足夏加尔《寓言》系列作品前,诗人与画家的创作交织重现形成新的互文,不禁令人回想起儿时读过的那些似曾相识的寓言。在当天的研讨会上,嘉宾们抛出一个问题——夏加尔为法国的《拉封丹寓言》绘制版画而享誉全球,那么中国的寓言故事是否也可以实现文化的交织和转译?倘使国外艺术家读到我们的《揠苗助长》、《狐假虎威》、《猴子捞月》、《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等经典寓言故事时,又会怎样进行描绘呢?在岁月慢慢的长河中,沉淀的是人类共同文明的智慧结晶,它们无分国别与时空,这些共性的叠合虽存在语言差异,却共享着普世的价值。
驻足作品前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