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数字艺术的方式将北京中轴线放进博物馆?(2)
比较视野下的中轴线,美美与共
“比较视野下的中轴线”营造一个城市轴线互动体验空间,让观众自主点选感兴趣的城市坐标观看动画。将北京中轴线置于国际视野,传达世界轴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
王泊乔认为一座城有其生长的肌理和脉络,城市的发展信息都容纳在城市轴线中,呈现轴线的过程也是对城市发展信息的提取过程。创作团队最终采取触控屏互动结合动画影像的方式,前期大量调研和对比了欧亚非等不同地域城市轴线,与首博专家的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从世界七大洲选取了包含平安京、巴西利亚、巴黎和华盛顿等9个城市,作为触控屏上的9个互动选项,以城市测绘地图为底,用动态图形演示城市轴线与城市区域规划之间的联系,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城市轴线形态的差异,体现北京中轴线的独特性。
我在中轴线上,移形换影
“我在中轴线上”是一个即时互动装置,观众可通过“一步一景”在中轴线上游历,然后与喜欢的景点合影打卡。所拍照片将幻化为一只象征中轴线守护者的雨燕,飞入组成“中”字形的天屏中,并还原为照片留存下来随机展示,成为装置的一部分。
观众扫码保存的纪念海报上,会生成往昔文学大师对于中轴线的印象,如林徽音眼中的钟鼓楼:“钟、鼓两楼在对比中,一横一直,形成了和谐美妙的组合”。“我”、历史名人与中轴线在此刻跨越时空展开对话、建立联系,无数个“我”将共同参与公共文化记忆构建。
整个展项需要在有限的空间面积内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团队最终采取了空间传感、人像采集、绿幕抠像和三维动画制作相结合的方案,并自主开发了相应的交互程序,让参观者在几步之内游走于中轴之上,即时获得“我”与中轴线的留念。
后记
“辉煌中轴”为庆祝北京建都870周年而精心筹备两年,它以北京中轴线为中心,展示了中华文明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让现代人与中轴线文化遗产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具有深远的公共文化价值。
中数艺DAC团队深度参与了此次展览,在对中轴线的研究过程中,王泊乔和中数艺团队成员时常被中国先民对于天、地、人关系思考的宇宙观与时空观所折服,希望最终呈现的展览内容,能够让观众深入了解和感受中轴线文化遗产蕴藏的古人智慧,用数字艺术的魅力将独属于中国人的这份浪漫传承下去……
展览信息
地点 首都博物馆一层B展厅
展期 长期(3年常设展)
主办单位: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单位:首都博物馆
多媒体内容设计和制作:中数艺DAC
总设计师/艺术总监:王泊乔
王泊乔,数字艺术中国(DAC)创始人,现任中数艺互动艺术总监、中国数字艺术产业论坛秘书长和中国国家博物馆顾问。
曾任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体验区数字多媒体总设计师,首都博物馆《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辉煌中轴》数字多媒体总设计师,CCTV《国家宝藏》九大国宝数字体验馆总设计师,中国航天五院创新展示中心数字艺术多媒体总导演。京东方苏州湾数字艺术馆常设展“灵境-未来灵感世界”总策展人和《时空穿梭机》总设计师,腾讯“栖”、“流动的边界”艺术科技展总策展人/总设计师以及“一带一路”中国国际数字艺术展(罗马、吉尔吉斯斯坦、北京)、NEW AGE中澳新媒体艺术国际巡展(悉尼、墨尔本、北京、济南、杭州、西藏)、大都东南艺术科技展、北京新媒体艺术年展、奥地利电子艺术30年、北京高校新媒体艺术教育论坛等50多个艺术科技展览和数字艺术论坛的总策展人,同时也是中央美院博物馆数字化艺术人才培训计划授课专家和中央美术学院特邀课程《数字艺术融入公共空间》主讲人,曾获798设计节跨界创新大奖和故宫紫禁城杯文创大赛银奖等荣誉。
(注:本文图片由数字艺术中国(DAC)提供并允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