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世界上最奢侈的事莫过于有人愿意和你分享他的思想——一个“英文盲”用十八年时间采访全球100位艺术界名流

2023-04-08 作者:付朗 围观 : 874 次 评论

张鸿宾与美国ARC艺术复兴中心创始人兼主席弗雷德·罗斯

讲述这个故事的人叫张鸿宾——盛鑫煜艺术创始人、国际艺术经纪人。张鸿宾和他创办的“盛鑫煜艺术”在当代写实艺术圈可谓耳熟能详,他在促进跨文化、跨区域、跨种族的合作与交流中颇有建树;在推动当代中国与欧美具象写实艺术领域交流方面,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由他推介的中国艺术家成建制的参与国际艺术竞赛,并且斩获欧美各国众多艺术大赛奖项,填补了国际具象艺术大赛长期以来没有中国艺术家获奖的空白;由他策划、主办的“提香绘画大赛”、“委拉斯凯兹绘画&雕塑大赛”、“威尼斯国际水彩节”等全球性艺术活动,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大批中国艺术家通过盛鑫煜艺术平台走向海外、走向世界。

西班牙著名艺术家爱德华·纳兰霍

西班牙著名艺术家格鲁仇(Golucho)

艺术中国:因为你访谈的对象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存在着巨大差异性。在采访过程中,你怎样消除由于这些差异性造成的影响,顺利的完成采访工作?

张鸿宾:是的,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想要做好采访工作首先要对接受采访者有一个详尽的身世了解,包括:其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教育程度、艺术经历、艺术观点等;还要了解其国家历史、文化特征以及艺术特色等。由于我选择采访的人基本上限定在艺术(这里主要指西方艺术,绘画、雕塑)的范畴内,而西方艺术体系的同宗同源的属性,大大消解了国与国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使采访的难度比想象中的要低一些。如:阿根廷和西班牙是两个迥然不同的国家,地域也相差甚巨,一个在南美,一个在欧洲。然而,这两个国家在艺术的审美和品味上有许多共同之处,究其原因是因为阿根廷历史上曾经是西班牙殖民地,其文化与艺术形态深受西班牙的影响,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文化与艺术几乎是欧洲城市文化的延伸。在采访中两个国家的艺术家时,基本上没有遭遇文化差异上的障碍。

詹姆斯·怀斯作品

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是日本。我曾经采访过日本当代超写实油画家何野桂一郎,他在2023年ARC国际沙龙大赛获得了“盛鑫煜艺术奖”,为此,我准备为他做一期访谈。本以为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文化、艺术与审美认同方面,比欧美国家更接近、更容易理解。但是当我在准备采访提纲查阅资料时才发现,日本历史上虽然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然而,在其历史发展和进化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与日本本土的传统、哲学、美学思想交织渗透与融合后,形成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品味和美学标准,这些后来形成的、带有日本本土特色的文化样式与形态,在内涵上与中华文明有很大的不同。如:日本美学中的“物哀(日语:物の哀れ)、侘寂(わび)、幽玄等,其内涵的丰富性只能用日本文化语境才能解释通。他们所追求的审美趣味、美学标准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和价值体现,倘若我们不加选择的简单套用自己认定方式看待日本,将无法准确理解日本文化艺术中所蕴含哲学和美学思想的深刻性与丰富性。

著名油画家路易斯荣获美国肖像画协会国际肖像大赛金奖

获奖作品《假面舞会》

艺术中国:在这一百位世界各地艺术家采访中,哪一位是你印象最深和最满意的?

张鸿宾:如果以影响力最大和传播率最广的应该首选采访阿布拉莫维奇那一篇。2010年3月14日至5月31日,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了阿布拉莫维奇作品的大型回顾展,这是现代艺术博物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行为艺术展,由克劳斯·比森巴赫 (Klaus Biesenbach) 策划。

在这个展览上,阿布拉莫维奇参与了一场名为“艺术家在场”的行为艺术,在这个过程中她静静地坐在一把椅子,与对面轮流坐在椅子上的人注视。在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几乎一动不动地坐了 736 个小时,与1400余观众进行了互动。这场行为艺术表演通过网络现场直播,每日点击量达到了80余万人次,照片分享网“Flickr”上公布了每一位与阿布拉莫维奇对视的观众的照片,点尽量也达到了60万人次。《纽约时报》曾报道"一时间与阿布拉莫维奇对视成为纽约这个春天最时髦的事件之一。就连大明星比约克丶玛丽萨、托姆、卢·里徳等人也赶来凑热闹。"这个行为艺术甚至成为当年轰动全球的重大艺术与新闻事件。

 1 2  尾页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