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AI迫近,艺术何为?——首期“青年新声·艺术沙龙”精彩上线!

2023-03-04 作者:艺术中国 围观 : 638 次 评论

2月20日,由艺术中国推出的“青年新声·艺术沙龙”系列论坛正式上线!论坛旨在为青年艺术家和青年艺术学者搭建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通过沙龙对谈的形式,对当下艺术热点话题展开探讨,活跃学术氛围,形成学术凝聚力,发出青年们的艺术新声,共启未来。

本期论坛主题是“AI迫近,艺术何为?”。近年来,艺术和科技的关系成为讨论热点。它们之间既有相辅相成的一面,也有互相对抗的一面。本期论坛聚焦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思维冲击,以ChatGPT等近期热点话题为切入,探讨人工智能介入艺术的现状,展望艺术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本期论坛邀请到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技术创新部主任、CICG元宇宙国际传播实验室负责人赵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博士后、清华美院社会美育研究所学术主持高登科;资深媒体人、策展人、《加密艺术年鉴》主编、数字化合物联合创始人郭成;韩籍华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张辉默。艺术中国主编许柏成担任本期论坛主持人。

在讨论开始前,主持人许柏成首先对参加本期论坛的嘉宾表示欢迎。他谈到,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无可置疑给艺术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某种程度上,艺术扮演着防止人类异化的重要角色,而科技的日益进步让这一功能不断凸显。那么艺术与人工智能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希望通过本期嘉宾们的探讨,碰撞出一些不一样的火花。

论坛伊始,四位嘉宾首先进行了主题发言。

赵萱以近期热点ChatGPT为切入点,分享了对AI技术迅速发展的一些看法。她谈到,ChatGPT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浪潮的一部分,它通过提升上下文理解能力以及对人类反馈的积极训练模式极大改善了人类和计算机Chat的体验,推进了通用型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的速度。任何其他功能的信息系统以及AI技术,在加叠了ChatGPT的沟通能力后,都会变的更加聪明好用。从GPT-1到GPT-3,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的智能化程度在不断提升。通过现阶段OpenAI提供的服务就可以直接感受到ChatGPT超出人类平均水平的认知广度和深度。从长远来看,AI作为不断迫近的新兴事物,值得不断深入了解;同时,人类也要意识到AIGC将产生的海量信息会在算法的加持下,形成更难以辨别和逃脱的信息茧房。

郭成在发言中表示,AIGC正在改变我们对“艺术”概念的认知。在视觉领域,不管是想象力还是精细度,AI生成的内容已经不输绝大多数创作者。特别是在商业插画、包装设计这些领域已经很大程度取代了一部分从业者的工作。动画设计公司裁员的事实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在版权领域,越来越多的NFT创作者开始使用CC0(creative commons 0)协议,在发布作品之初,就开放所有关于版权、收益的相关权益。使用者可以进行包括商业形式的使用并且不用付费。对于创作者来说,平衡收益、名声和影响力的几个维度之间,新的数字伦理也正在生效。技术进步的指数级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我们立于今日,回望过去的经验,或许在一定意义上也不再具有很强的参考性。

Q&A

·在计算机看来,是否无论是语言还是图像,到计算机里都会转译为0或1?计算机能表现情感吗?

【赵萱】:我认为是的,计算机就是用0和1构筑整个世界的。AIGC产生的一幅画,人类看到的是玫瑰花和温柔的光线,计算机记录的就是花瓣的曲线函数,光线和颜色的数值。就情感而言,我任务也是可以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主要通过表达来让对方了解。极端地讲,计算机只要做到了完整的表达,人类就可以体验到情感。但是,计算机是特别稳定的,它的输出具有绝对性,但人类的情感是无法做到稳定和绝对的。从这个角度说,计算机表达出的感情和它有感情,是两件事。在元宇宙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之前,我不认为数字世界可以取代真实世界。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