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第一时间,30余位文化行业专家学习解读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文化建设专题理论研讨会”召开(2)

2022-10-24 作者:王尔晴 围观 : 871 次 评论

兴文化,以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立自强

二十大报告中的第八部分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题,如何继续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也是与会专家们探讨的高频议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认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要实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目标,关键是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而如何处理和把握好文化建设相关要素的均衡性至关重要。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范建华认为,报告中指明了我们建设的文化强国就是以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文化强国。其内含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蔡劲松指出,要在全球文明图景中巩固中华文化立场坐标;要在五位一体格局中突出文化建设关键变量;要在现代治理体系中激活文化治理内生动力;要在文化自信自强中增强民族复兴精神力量。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主任孙海波从文物保护的一线实践工作出发,阐释了中国现代化目标引领下,要以科技引领实现文物保护,坚持底线思维筑牢文物安全的底线;要深入挖掘文化遗产价值内涵;要在利用方面坚持创新融合。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系副主任夏洁秋认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重点在于让广大民众通过切实的参与文化实践中获得文化自信,同时赋予文化生产更多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文化自强。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周建新认为,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因此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原则和致用法宝。

展形象,以文化魅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二十大报告鲜明的提出了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这一论述也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钰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明确要求,这是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上首次提出的论断,也是在中央重要文件中首次提出的论断,对当代中国的文化传播、国际传播提出了战略任务。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康化认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需要以“中国的世界观”构建国际叙事体系,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其中,“中国的世界观”是理论基础,“中华优秀文化”是内容框架,“立体复调格局”是战略路径。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李向民教授认为,二十大报告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是党对优秀文艺作品的最新表述。文艺创作应当服务新时代、服务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范小春认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可信”奠定形象基调,“可爱”体现传播手段,“可敬”是对“可信中国”与“可爱中国”的凝聚式再创造。

此外,围绕当前文化事业发展面临的文旅融合、文化安全、文化金融、科技赋能、学科建设议题,与会专家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从广博的研究视角阐述了对于二十大精神学习的深切体会。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胡惠林认为二十大报告中将国家安全首次作为报告中的篇章,充分体现出国家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正在成为或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高校的学科建设如何满足和适应国家的时代秩序?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命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永恒认为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科学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要扎根中国大地、立足国际前沿,瞄准学科基础问题、国家重大需求和人类共同挑战,创新科研组织方式,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意义的原创性标志性成果,努力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推动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中成就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高度。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邵明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