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最深情,是那一抹中国红

2022-10-01 作者:许柏成 围观 : 710 次 评论

红色,在中国象征着喜庆、祥和与幸福。窗花、春联、灯笼……无不寄托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红色,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颜色,它由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象征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革命史。每逢国庆佳节,这一抹中国红都飘扬在祖国的大街小巷,它也被一代代艺术家们描绘在时代的丹青画卷,永远萦绕在人们的心头——

董希文(靳尚谊、赵域、闫振铎、叶武林复制) 《开国大典》布面油画 229厘米×400厘米 1953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若论记录新中国成立场面的画作,最负盛名的莫过于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1952年,37岁的董希文接到了创作命题油画“开国大典”的任务。在创作中,他采用了把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家领导人与广场上的人民群众囊括在同一画面中“大团圆”的构图方式。城楼上的红色廊柱及大红灯笼、远处广场上红旗的海洋,与辽阔的蓝天白云形成强烈对比,画面热烈而明快,彰显出大国气派。

1953年5月,当毛泽东主席看到《开国大典》时,情不自禁地赞叹:“是大国,是中国!”还称赞道:“我们的画拿到国际上去,别人是比不了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对于董希文来说,这无疑是极高的评价与鼓励。这幅画也与它记录的重要事件一样,一同被载入史册。

毛主席亲笔回信 (收录于《毛泽东书信手迹》第108页)

毛主席非常感动,亲笔为画家们回信致谢。信文如下——白石先生:承赠‘普天同庆’绘画一轴,业已收到,甚为感谢!并向共同创作者徐石雪、于非闇、汪慎生、胡佩衡、溥毅斋、溥雪斋、关松房诸先生致谢意。毛泽东一九五二年十月五日。

齐白石 《祖国万岁》纸本设色 67×33厘米 1955年作 

1955年国庆时,95岁的齐白石老人以真挚的感情再次创作《祖国万岁》。这幅画面以一棵果实累累的万年青象征欣欣向荣的祖国,万年青四季常绿,果实鲜红,常作为吉祥、太平的象征。简而又简的构图中,淡绿染叶,胭脂点果,清新雅致,“祖国万岁”四个篆书大字更是强烈地表达出老人的爱国之心。红果、绿叶、黑字、白纸互相映衬,艳而不俗。寥寥数笔,写出了人世间最常见,却又蕴含无尽意趣的境界。

孙滋溪 《天安门前》油画 153×294厘米 1964年 中国美术馆藏

关于描绘天安门的绘画,还有一幅常常被人津津乐道,就是孙滋溪的油画《天安门前》。《天安门前》创作于1964年,作品画面选择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节日期间的天安门,天安门城楼红灯高挂,红旗飘动,来自全国各族的同胞错落地站在天安门前,等待照相机按下快门的瞬间。这幅绘画在表现新中国代表形象的天安门高大的同时,更凸显了画面中群众翻身做主人的激动与喜悦。在创作上孙滋溪吸收了新年画的表现方法和审美特点,采用对称格局,形成了画面庄重、稳定的形式美感,作品中饱含温情与时代情怀,最终成为了几代中国人的心底的记忆瞬间。

唐勇力 《新中国诞生》 中国画 203厘米×816厘米 2009年 中国美术馆藏

转眼间,来到新世纪。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时,画家唐勇力完成的中国画《新中国诞生》,一经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立即引发了广泛关注。董希文先生的油画《开国大典》早已成为经典,用中国工笔画形式画同一个题材,如何画出新意?唐勇力最终选择跳出相机镜头瞬间拍摄的局限,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让63位委员全部现身于天安门城楼。大红灯笼高悬,洁白的和平鸽振翅飞翔,63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庄严站立在天安门城楼上,中间的毛主席正宣告着新中国的诞生。有评论认为,该作品真实再现了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63位委员的风采,气势恢弘,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

国家博物馆展出《新中国诞生》时盛况(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红,不仅是一种色彩,更幻化为一种精神信念和民族灵魂。它贯穿在这些伟大的艺术作品中,引领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

 1 2  尾页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