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子湖畔到乡野大地:美丽中国2022年度行动誌闭幕
活动现场
整场闭幕活动分为“行动的回望”和“共赴田野”两个部分,并在线上做同步直播。
行动的回望——
一次次扎根大地的行动
如微光闪耀,如磐石坚固
记录在时代的长河中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在行动誌开幕式上讲话
其次,汪莎老师回顾了2022年“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成立一周年学术活动暨“美丽中国研究院年度行动誌”,为期两个月的“行动誌”活动,研究院将一年的积累和研究分别用【实践誌】、【人物誌】、【思想誌】来展现,以展现全国的艺术文化工作者在广袤大地上的实践与行动,呈现出他们旷日持久的点滴之功和一己之力。
【实践誌】特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艺术实践案例文献展
这一百个案例不仅覆盖了大部分的艺术、设计、建筑领域的学科方向,更是超越了学科视角,从经济、社会、组织、文化等多重维度进行分析,捕捉以行动、空间、图像等不同媒介,采用各种策略、机制、方法,能体现个人、社会和全人类的多元价值,在生产、生活、教育等方面进行的有效实践。两个月的展期,赢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响应。前来观展的有国家级指导部门、地方政府、学术团队以及大众观者,共计一万多人次。
【人物誌】美丽中国·年度人物演讲
研究院挑选了代表美丽中国艺术实践的艺术家、设计师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每个故事都以“一”作为索引徐徐展开,带着大家走进城市去看一个排挡的重建、走进村庄去记录一位建筑师和千名村民的对话,去关心一颗柳树的迁移、去聆听一首童谣的传唱、去见证一次身体的返乡……
【思想誌】美丽中国·系列论坛
活动期间,研究院共策划和组织了《美丽中国·城乡发展论坛》、《美丽中国·未来乡村论坛》、《美丽中国·未来城市论坛》、《美丽中国・影像论坛》、《美丽中国·未来社区论坛》、《美丽中国・文学论坛》、《美丽中国・青年学者接力论坛》七场论坛,希望“美丽中国”的知识生产以田野为根,文学艺术为翼,去深挖实践中的养分,将在地实践与理论生产连接起来,将“根与翼”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范式,为美丽中国开创未来的可能。论坛邀请到了全国艺术和文化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抒发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的观察和愿望。
活动现场
短短两个月的“年度行动誌系列活动”,是对在中国大地上从事“美丽中国”建设的一次次经验再现,而对于研究院来说,也是一次从无到有,从1到100的“行动研究”,为此,研究院沉淀了一百多万字的读本,未来将进行系列出版,让这些一己之力的实践和理论成为美丽中国文献,成为这个时代浓墨重彩的篇章。
回望是为了更好的出发。最后,汪莎代表美丽中国研究院做了未来几项工作的发布:第一,基于研究院围绕艺术乡建、城乡美学、社会美育三大主题,对进行取样、访谈、编码、研读、阐释,甄选出符合时代精神和样本价值的“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案例,将建立“全国首个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文献库”,同时建立文献库的互动索引,对案例进行快速浏览和查询,以积累和探索“美丽中国”的建设经验,在未来不断地深化成熟;第二,将进行“特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艺术实践”的巡展;第三,研究院将以线下和线上的方式全社会征集“2022-2023年度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案例”,与此同时,“美丽中国研究院官方网站”也将作为征集平台正式上线。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美丽中国研究院院长高世名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美丽中国研究院院长高世名作为论坛发起人进行开场,他认为,美丽中国是更好的中国。更好的中国,不但需要外在的条件和基础更需要心灵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建设和表达需要文学,美丽中国的心灵建设更需要文学和艺术。20世纪前赴后继的乡村建设和社会建设,它的核心就是人的建设。“我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超出当代知识生产的那种全球性的运作场域,从吾土吾民的真实生活出发,去实践、去建立一个自我教育、自我生产的系统,从乡村社会中去体验、去重新学习另外一种我们久违的言说与创造的方式,另外一种对待事物的态度,另一种交往伦理,另一种对生活的理解。而文学艺术的表达,需要从生活人的角度去理解百姓的思想与生活。继而从我们民众生活史的层面去重新经验,相处于社会的国家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