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角柜计划——一位人类学者眼中的乡村振兴_ 艺术中国

2022-07-22 来源:艺术中国 围观 : 1020 次 评论

  陈晓阳,过去十年主要从事人类学研究与社会参与式艺术实践,她的项目及作品多以被遮蔽的社群历史与现实展开,曾在广州的城中村及郊区山村与志愿者组织、教学机构和公益组织合作,用在地展览和研究性写作等方式持续展开关于华南文化性的研究与再造工作。陈晓阳有着艺术家和人类学者的双重身份,这使得她的项目既美丽优雅,又有着学者的缜密严谨。

  近日,在深圳华•美术馆举办的“另一种设计”展中,陈晓阳和源美术馆团队向观众展示了几件古雅多彩的角柜,这是他们在广东乐明村实践的“角柜计划”展示部分。通过陈晓阳对角柜的叙述,观众了解到了角柜背后被遮蔽的乡村系统以及“角柜计划”的详情。艺术中国记者对陈晓阳做了独家专访。

角柜计划

角柜主人黄婆婆 (图片版权:源美术馆)

艺术中国:为什么这个村子会有这么漂亮的柜子呢?

陈晓阳:我们也是顺着这个问题找到了角柜的主人黄婆婆,黄婆婆告诉我们,这是八十年代中期她大儿子结婚时候请娘家弟弟帮做的柜子,用的木头是自家山上的杉树,砍下来切成板材晒干,再做成柜子。当时这个柜子中间曾用来放电视机,还会在上下层放一些酒或剩菜、糕点什么的,下面用来储物,就像现在的餐边柜。那时在村里,这是个比较常见的家具。

杉树壁画细节 (图片版权:源美术馆)

艺术中国:为什么中国人的手工家具会慢慢消失?

陈晓阳:因为八十年代之后,大规模的工业化家具厂开始出现,到处都是家具城,工业生产的家具价格相对比较便宜,购买也很容易,不用长时间等待。和机器大生产相比,乡村木工在制作的速度和价格上都没有什么优势,而且木工们发现去城里打工做装修工人比作木工赚钱更容易,随后作为手工艺的木工技术就慢慢冷落下来。

村民家里收藏的老工具 (图片版权:源美术馆)

艺术中国:按现在说法就是定制家具,太奢侈了!

陈晓阳:是的,非常非常奢侈!现在谁会请一位设计师到家里,好酒好菜伺候着,按你家要求设计制作呢?那个时间成本已经无法估量了,还有本次展览中展示的木工工具,里面有很多复杂剖面的线刨,木工师傅可以用这些工具做出各种富有趣味与装饰感的家具纹样,包括涂装这个角柜的色粉也是矿物的,现在都不太容易找到了。

小马宝莉版角柜 兔医生订制 (图片版权:源美术馆)

艺术中国:这次展览中几个柜子样式相同,但颜色各异,他们都是谁设计的?

陈晓阳:我们有很多设计图,这次带来的是已经做出来的四款新柜子,是雷华老师用实木手工制作出来,我们用德国环保覆盖色木蜡油涂装的。这件是樊林老师定制的,她是我们项目的观察和研究者,当时我带樊老师去村里发现的柜子,她也觉得很惊艳,甚至觉得它很“弗里达”,后来樊林老师提供了一张弗里达穿着墨西哥服装的照片给我们,设计师就根据那个配色设计出这个款式。我自己定制了一件青铜色和金色的柜子,源于我的一件青铜作品“空城纪”,除了青铜色涂装,还贴有98k的纯金箔,这种配色通常在制作传统神像佛像采用的工艺,很有戏剧性。那一件是依据银坎保老师的行为作品图片上玻璃折射的光谱色彩设计的。还有一个角柜是我女儿定的,她很喜欢动画片小马宝莉,我们请设计师通过色彩分析套在角柜上面,希望孩子们也可以参与进来,让大家了解做公益也可以很有趣,这两天大家的反馈里倒是这个卡通配色的柜子最受欢迎。

角柜技术研讨 (图片版权:源美术馆)

艺术中国:是否可以理解为,城市兴起的木工活动是我们对过去物品和传统工艺价值的再认识?

陈晓阳:我们看到一个趋势,现在国内爱好木工的城市人越来越多。不只是中国,国际上也出现很多反思手工艺DIY的潮流,近十年来在美国有一个maker movement,逐渐演变为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很多爱好者家里的车库里被改成木工房,里面有很多木工工具,这些白领们闲暇时间就会在家做木工,像做园艺一样缓解高速的城市生活带来的压力。手工具有很强烈的自然属性,天然带着安抚和慰藉的功能,人在手工中获得愉悦不是光靠身体,通过物与自然重新连接,而且人本身有生物性的一面,决定了当我们抚触到木料时从内在涌现的温暖而愉悦感。

 1 2 3  尾页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