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归途上的挽歌(2)
2020-03-06 作者:匿名 围观 : 3400 次 评论
坐在飞机里,我不想想什么,可不行。父母的事,特别是有关父亲的一些事,总是自顾从脑际里冒出来——我老家在大巴山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
父亲生世不凡。说不凡,欠妥帖。实际是命孬。他呢,文革前的高中生。就因我祖父是富农成分,就一直被闲搁着。只等80年代中期,才当成了家乡乡完小的“代民办”老师。教书卖力,成绩卓着。好几次获县级表彰。但由于政策杠子所限,一直转不了正,直到六年前退休时,承蒙在县政府工作的一位老同学帮助,才给他弄了个正式民办教师退休的待遇,即每月领取近600元的退休补助金。
但是呢,却活得较自在。理由,和现今城里大多数留守老人一样,靠的就是,在外挣钱的儿女们的援助。当然,还有我们几姊妹共同出钱,两年前为母亲买的养老保险,即每月领取的800元社保养老金补贴着在生活。父亲的退休补助金,目前也增至一千多点了。我知道,即便眼下物价飞涨,他们的小日子,也还过得去。听说,父亲他呢,日日穿得整整洁洁,头发向后梳着,只要不是寒冬,总喜欢和那些一手提鸟笼,一手提戴套茶杯,口袋里揣了个唱得依依昂昂的微型收录机的退休人员们混在一起。再不,就自个儿在门前的花园里散步。再再不呢,则窝在沙发里,过那种“面前一杯茶,一张报,一台电视机”的闲日子。尽管他落着难治愈的风湿和肺心病。
父亲为人忠厚,心地善良。他经常教导我们,要与人为善,对人诚恳。不知是年龄关系,还是客观上的“代沟”所致,他的许多观点和做法,我是怀疑的。因为我觉得,时代在变化,社会太复杂。当然,我不公然反对。比如,他见义勇为到连城管人员的过分举动,他也敢当面指责。再比如,他崇尚宗教,无原则的慈悲——走在街上,只要有人行乞,他多少都得给一点。有时连身上只够买菜的钱,都得拿一块两块出去。为此,没少挨母亲怨。但他呢,却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积善积德,大义做人”,是他一贯的做人原则。
之所以我不公然反对,因曾经有教训。是哪一年,记不清了。反正,是他和母亲第二次来粤探望。那天,我俩父子,在我办公室里闲聊,突然来了我的一位朋友——40来岁,相貌堂堂,满腹经纶。此人非我正宗的生意朋友,而是辅助我企业的文化人士。他看了父亲,说:这是郭总你老爸吧。我,点了点头。 于是,他就翻动起嘴皮,大夸起了我在鞋机行业的能耐和功绩。还数落了我的几个同行,事业如何的败落。末了,就毫无掩饰地说,说我头脑聪明,事业有成,也有我前辈积德的一份功劳。当时,我不以为然。因我信奉的是“事在人为”。于是,他就问我信不信佛教基督教什么的,我说鸡叫鸭叫,啥教我都不信,而且语气硬。父亲呢,当即就垮了脸,斥责我说,佛教的宗旨是什么,你知道么?你呀你,我看再搞些年生意,怕连自己姓什么都不晓得了!
空姐送来点心,问我要些啥,我的思绪才猛然被拉回来。
我要了两样,打发走了她。接着,机身抖动了两下,就突然猛地下沉,似欲坠地,机舱里的人,惊骇得大叫。我呢,自然不例外,立刻,脑际里一个可怕的念头闪现:是否是自己的行为……我不敢往下想了。后来呢,却是有惊无险。原因,飞机遇上了大气流。本就不安的我,心情更坏了。尽管,机舱下,是浩瀚无边的银白云海。
这么大的事,也不给个电话。若不是老二在这边,恐怕……我满腹气怨,不想再想他们,但那些有关父母,特别是父亲的事请,却总是纠缠着我不放。
实话说,我们今天,活的并不比他们那一辈轻松。比如说我吧,就觉得,活得很累。因为如今这时代,给年轻的我们,压力太大了。形象地说,我们的生存状态,就如同拼命在马拉松赛道上,稍不留意,就会落后丢人。实在说,这些,父亲比我们更清楚。但他呢,和我一样,是个死要面子的人。在电话里,一面叫我经商别忘命,一面又不许落后。而且千叮万嘱,说,做生意一定要诚信,要认真做好自己产品的品质与同行们公平竞争,千万不要怎么怎么的。
可明说,他的教导,我没全听。很多时候总觉得,老年人观念陈旧,思想“跟不上趟”。众所周知,商场即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自古如此。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不可能不顾及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