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纳泰罗大展:一个文艺复兴奠基者的一生(3)
看图能轻易辨出二人气质迥异的手笔,上图中规规矩矩的小天使出自米开罗佐,下图自由散漫的“小精灵”显然是多纳泰罗夹带私货——当时的订单通常会指定需要怎样的场景描绘,艺术家其实没太多发挥空间、也没那么大的自主权,放置在大教堂中的订件竟然允许这种异教徒舞蹈般的场景出现?!不服憋着,谁让他是多纳泰罗呢,他说了算。
创作普拉托讲坛之前的两年,多纳泰罗一直待在罗马,他受教皇尤金四世(Eugunius PP. IV,1383-1447)委托在圣彼得大教堂工作。1434年,48岁的多纳泰罗回到佛罗伦萨,因为美第奇家族开始成为“佛罗伦萨之王”,之前遭流放的“初代目”科西莫·美第奇(Cosimo di Giovanni de' Medici,1389-1464)已重返佛罗伦萨,也成为多纳泰罗的首席赞助。
人称“国父”的科西莫比多纳泰罗小三岁,因其在文艺复兴时期对文化和艺术的赞助而闻名。在科西莫的赞助下,布鲁内莱斯基完成了圣母百花圣殿的穹顶,米开罗佐创造了美第奇宫,如多纳泰罗一样接受赞助的还有安吉利科(Fra Angelico,1395-1455)及菲利普·利皮。
“谦卑圣母像”,多纳泰罗,镀金青铜(1440-1445);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1435-1488),大理石外框(1460-1461),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馆藏(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北上帕多瓦,魂归翡冷翠
多纳泰罗开始创作青铜大卫的1435年,另一位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雕塑家、画家在佛罗伦萨出生,他名叫委罗基奥,在未来成为了达·芬奇和波提切利等著名画家的老师。展览现场有一件多纳泰罗与韦罗基奥“隔空合作”的作品《谦卑圣母像》,在多纳泰罗完成了镀金青铜主体部分的15年后,当时只有25岁的韦罗基奥为圣母像附加创作了大理石装饰框。
上图&右下*:“格太梅拉达骑马像”(Gattamelata),多纳泰罗,青铜,约1445-1453,置于意大利帕多瓦圣安多尼圣殿前广场©Wikipedia;左下:格太梅拉达头部石膏仿作,约15世纪,意大利帕多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藏(Museo di Scienze Archeologiche e d'Arte)
多纳泰罗北上帕多瓦是因为接了两个重要大单,一是绰号为“格太梅拉达”的威尼斯共和国雇佣兵队长逝世,为纪念他的功勋,共和国委托为其立像。多纳泰罗复兴了古罗马骑马雕像的模式,创作出气势恢弘的格太梅拉达骑马像,这是自古典时代以来出现的首例纪念性骑马像。在此之后,无数骑马像开始出现于意大利及整个欧洲地区。
左图*:乔托(Giotto di Bondone,约1267-1337),斯克罗威尼礼拜堂(Cappella degli Scrovegni)湿壁画群,1305-1308;右图*:曼特尼亚,帕多瓦隐修教堂(Chiesa Degli Eremitani)壁画残迹,1448-1457 ©Rossi Thomson
曼特尼亚成名也是在帕多瓦这座意大利名城,17岁的天才少年开始在隐修教堂中绘制机甲重金属感的壁画,这种雕塑般的金属感是曼特尼亚画风最大的特征。可惜天才之作毁于二战空袭,如今仅存遗迹,被称为“战争中意大利艺术品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在隐修教堂的旁边是斯克洛维尼礼拜堂,保留着目前为止“西方绘画之父”乔托最完整的壁画纪录,史家认为乔托是“第一个试图画出有透视感和深度空间的画家”。2021年,“乔托的斯克洛维尼礼拜堂及帕多瓦14世纪壁画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多纳泰罗不是横空出世的变革家,他深受乔托的影响,就像后人深受多纳泰罗的影响。他们欣赏、吸收,将所见变为自己的东西并向前推进,薪火相传再燎原,时代在某一刻便迎来了质变。
“忧患之子像”(The Dead Christ Tended by Angles / Imago Pietatis),左图:乔瓦尼·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约1435-1516),蛋彩画,柏林画廊馆藏;右图:多纳泰罗,青铜(局部镀金),1449-1450,置于意大利帕多瓦圣安多尼圣殿大祭坛
大祭坛浮雕中的《忧患之子像》,在20年后直接影响到乔瓦尼·贝利尼的创作。
《驴子的奇迹》更是多纳泰罗运用透视法的杰作,在他之前,圣人的生活场景极少被描绘,多纳泰罗是最早一批开始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展现这类场景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