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多纳泰罗大展:一个文艺复兴奠基者的一生(2)

2022-12-28 作者:艺术中国 围观 : 1092 次 评论

新生托盘是中世纪后期开始流行于佛罗伦萨等地的贺礼,主要是为成功分娩图个好彩头,摆在家里喜庆。展览现场的马萨乔托盘的背面受损明显多于正面,正是因为背面常与放置托盘的桌子或墙壁直接接触磨损而致。

托盘正面通常描绘庆贺新生的场面,在马萨乔的作品中,能看到画中左侧第二个人手中所捧正是一个新生托盘。在其它的新生托盘中,背面大多画的是委托人的手臂,象征把新生儿抱在怀中,但马萨乔在此却做了一个不一样的处理,他描绘了一个小男孩与小狗玩耍的童年场景,这种人文主义的情感表达是文艺复兴的特征,通俗地说就是“有人味”——这种“人味”在多纳泰罗的作品中俯拾皆是。


左图*:“圣母子”,马萨乔,蛋彩画,1426,伦敦国家美术馆馆藏 ©Wikipedia;右图:“圣母子与四天使”(Hildburgh Madonna),多纳泰罗,大理石,约1420-1430,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馆藏

细看比萨祭坛画中央的那幅《圣母子》,与多纳泰罗的《圣母子与四天使》很是相近。很难说是谁影响了谁,这对好友都是热衷于创造的大艺术家,齐头并进共创辉煌是皆大欢喜的双赢——而最大的赢家,则是拥有这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遗憾的是,马萨乔不像好友多纳泰罗般长寿,不到27岁就离世了,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他死于嫉妒同行的投毒。

“云间圣母”(Madonna of the Clouds),多纳泰罗,大理石,约1425-1430,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主要用于15世纪和16世纪的浅平浮雕技术(Stiacciato)由多纳泰罗开创并主导,出手即巅峰,在两百年间,多纳泰罗几乎是将这项技术运用得最好的艺术家。这种雕刻深度仅为几毫米的技术能表现出最细腻的线条和纹理变化,《云间圣母》是多纳泰罗运用浅平浮雕的代表作之一。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1406-1469),蛋彩&木板油画,柏林画廊馆藏,上图:“在森林的崇拜”(曾为佛罗伦萨美第奇宫礼拜堂祭坛画),约1459;下图:“The Miracle of the Bees by St Ambrose”(曾为佛罗伦萨Sant'Ambrogio教堂的主祭坛画局部),1441-1447

如同马萨乔,同时代或后世的画家都深深受到多纳泰罗雕塑的影响,浮雕般的人物刻画出现在很多作品中,比如菲利普·利皮的代表作《在森林的崇拜》,对于圣母所批斗篷的描绘能直接看出多纳泰罗雕塑的身影。

“圣罗索胸像圣物盒”(Reliquary Bust of St Rossore),多纳泰罗,镀金青铜,约1422-1425,意大利比萨国立圣马特奥博物馆馆藏 (Museo Nazionale di San Matteo)

多纳泰罗在雕塑中也在不断给出特写镜头,他不知疲倦地创作真人大小的雕像,现实主义风格与心理层面的情感刻画是其作品最大特征。人们能从这些雕塑的脸上阅读到热情、焦虑、内省,它们除了不会真的开口讲话,其它都是“真的”。瓦萨里在其撰写的西方第一本艺术史著作《艺苑名人传》这样评说:“必须靠众多技术熟练的艺术家合力才能完成的雕塑作品,多那太罗却是独自完成。他赋予雕塑生命、情感、律动。无需言语,浑然自成。” 

“一对小精灵”(曾置于佛罗伦萨百花圣殿露台),多纳泰罗,青铜,约1436-1438,法国巴黎雅克马尔・安德烈美术馆馆藏 (Musée Jacquemart-André)

围绕圣像的创作多是深沉的,但多纳泰罗是一个“调皮”的人,当他在古罗马石棺上发现了长翅膀的“小精灵”(spiritelli),这种调皮便有了用武之地。不同于中世纪时备受桎梏的题材表现,顽皮愉悦的小精灵能给予艺术家极大的创作自由,这种生动活泼的象征正是对这一时期所提倡的复兴的回应。自1420年代起,大量多纳泰罗出品的“小精灵”诞生了。

多纳泰罗&米开罗佐,普拉托大教堂讲坛雕塑(局部),意大利普拉托大教堂博物馆馆藏(Museo dell'Opera del Duomo),上图:“Capital of the Prato Pulpit”,青铜(镀金留痕),约1433;下图:“舞动的小精灵”,大理石&釉彩马赛克,1434-143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