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纳泰罗大展:一个文艺复兴奠基者的一生
多纳泰罗(Donatello,1386-1466)雕像*,立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外墙饰面 ©Wikipedia
被视为西方第一位艺术史家的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曾言:“不仅当时没有一个工匠可以超越他,甚至在我们这个时代,依旧无人能与之齐头并进。”瓦萨里写下这话时是文艺复兴全盛期过后的1568年,距离多纳泰罗逝世已逾百年。
时钟拨至2022年的当下,意大利联手德、英两国开启了多纳泰罗大型巡回展览,佛罗伦萨斯特罗齐宫基金会、巴杰罗美术馆与柏林国家博物馆、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V&A)合力打造千载难逢的超强阵容,约90件重磅作品将时光拉回到600多年前文艺复兴的创世时代。
洛伦佐·吉贝尔蒂(Lorenzo Ghilberti,1378-1455),左图*:“天堂之门”(Porta del Paradiso),青铜镀金浮雕,位于佛罗伦萨圣若翰洗者洗礼堂(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东面正门,1425-1452;中图*:“天堂之门”局部之“所罗门和示巴女王”;右图:北门,1403-1424 ©Wikipedia
从小受过教育的多纳泰罗很早便进入金匠工作室接受艺术训练,1403年,17岁的多纳泰罗开始在洛伦佐·吉贝尔蒂的大型作坊担任助手,参与制作佛罗伦萨圣若翰洗者洗礼堂的第一套青铜大门(北门)。吉贝尔蒂因为在这项青铜大门竞赛中赢了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1377-1446)而名声大噪,成名时不过二十出头,普遍认为正是这场青铜门竞赛拉开了文艺复兴的大幕。数十年后,吉贝尔蒂为该洗礼堂创作的东门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杰作之一,是为“天堂之门”。
“礼拜堂内的圣母子”,多纳泰罗,陶土,约1415-1420,意大利普雷托里奥宫博物馆馆藏(Museo di Palazzo Pretorio di Prato,托斯卡纳普拉托市)
多纳泰罗与年长近十岁的布鲁内莱斯基结下了亲密的友谊,二人曾一同前往罗马,沉溺于古老遗迹带来的迷醉与灵感之中。同样是金匠出身的布鲁内莱斯基转行成为杰出的建筑师,他毕生主要的建筑作品均位于佛罗伦萨,代表作当属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育婴堂、圣洛伦佐教堂、圣灵大教堂亦是文艺复兴建筑的典范。多纳泰罗则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古典建筑的元素,《礼拜堂内的圣母子》便是个中代表。
在15世纪的意大利,人们相信圣母是女性的守护神,几乎家家都会摆放圣母像以求庇佑,这种刚需使得多纳泰罗在职业生涯中创作了大量圣像。
“圣母子”(Virgin and Child-Mantle Madonna),多纳泰罗,陶土,约1415,柏林国家博物馆馆藏
在吉贝尔蒂工作室的时期,此前从未被使用在圣母雕塑上的陶土被首次采用。多纳泰罗是一位对技术和艺术的发展持开放态度的开创者,他实验性地对媒介材料和美学表达进行不懈尝试。对陶土作为雕塑材料的重新发现及创新使用,被视为多纳泰罗对文艺复兴时代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
“圣母子(梅隆圣母)”(Mellon Madonna),多纳泰罗,陶土,约1422,华盛顿国家画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Washington, D.C.)/安德鲁·W·梅隆收藏(Andrew William Mellon)
多组《圣母子》在特展现场集体亮相,《梅隆圣母》尤为瞩目——多纳泰罗是首位用赤陶创作站立圣母像的艺术家。这些陶土雕塑呈现出动人的近乎绘画的效果,并开始从哥特式艺术风格逐渐转向更富人文主义的表达。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高攀不上大理石圣母像的人们也能买得起陶土圣像了。
布鲁内莱斯基的建筑和多纳泰罗的雕塑被认为是那个时代在建筑和雕塑中的最高艺术表达,布鲁内莱斯基率先将古典时代数学概念中的透视用于建筑,多纳泰罗再将其引入雕塑范畴。当立体空间感开始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艺术进入了新纪元。
“新生托盘”(Birth tray),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蛋彩画,约1423,柏林画廊馆藏(1883年收购于佛罗伦萨艺术品商人斯特凡诺•巴尔迪尼 ),左图:画盘正面;右图:画盘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