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李钢:艺术是观念的公海,观念是艺术的底色

2023-07-25 作者:艺术中国 围观 : 575 次 评论

《智齿》 2021沙子、帆布印刷、尺寸可变

以清洗、擦除、移置和转换为方法,李钢将孤立的事物放入不稳定、内在矛盾甚至相互抵消的关系语境之中。他以收集的北京东坝河河沙制成砂纸,将那些被文明抛弃和遗忘的记忆转化为磨损和消解文明的工具(《智齿》);在即将被敲入墙壁的钉子上安插一只貌似偶然栖落的苍蝇,从而引发无法预测的个体反应,带来动作的加速、停顿或转向(《广场》);将一只罐子摔碎并分为相等的两堆碎片,分别按照原状修复后并置,让我们惯常的本体论知识发生短路(《遗忘》);用天平测量野外的每一块石头,直到找出其重量精确对应于从1千克到10千克的完美序列,展示概念是怎样与自然相榫接(《誓言》)。在《时令》中,他将十件白色衬衫同一件牛仔夹克混在一起淘洗,再依次取出衬衫以得到深浅程度不同的蓝色,而伴随其展出的《饥饿》则由50%的黑色染料混同50%的白色脂剂制成香皂,如此,洗与染、黑与白、无色与着色、清除与承载遂在相对相异中朝向彼此不断地逆转着。与之对应的,是展厅外的阳台上散洒落的、以紫色植物制成的鸟粮,被吸引而来的鸟类啄食后,其自由迁徙过程中的排泄物遂让“世界回归紫色”(《紫色》)。于是,色彩成为一个起点,得以撬动和打开原本固着于我们观念、思想、种群身份与文化认同的诸种界限。而在另一侧展厅呈现的绘画系列《底色》中,颜色不再是可见物的摹拟,亦不再服从于预先设定的表现效果和画面逻辑。李钢用家乡云南的红土研磨制作为颜料,将生命的原始基底直陈于绘画的平面,画布上的事物于是不再是摹本或对象,而是画者自身生命的本原,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本原。

《智齿》 2021沙子、帆布印刷、尺寸可变

《广场》 2023铁钉、苍蝇12cm ×1cm

《誓言》 2018-2021  石头,天平  最大石头 11 ×16 ×32cm; 最小石头 4×11×12cm

《誓言》 2018-2021  石头,天平  最大石头 11 ×16 ×32cm; 最小石头 4×11×12cm

展览现场

《遗忘》 2023、陶器、石膏、37 x 30cm x 2

《底色》2021土壤、亚麻油、油画

《底色》2021土壤、亚麻油、油画

《底色》2021土壤、亚麻油、油画

《时令》 2019牛仔衣 、白色衣物及收藏级照片一张 尺寸可变

《时令》 2019牛仔衣 、白色衣物及收藏级照片一张 尺寸可变

《饥饿》 2020香皂 6×2.5 cm (每个),数量不定

《饥饿》 2020香皂 6×2.5 cm (每个),数量不定

《饥饿》 2020香皂 6×2.5 cm (每个),数量不定

50%的白色香皂和 50%的黑色颜料被溶化到一起,制作出一种黑色香皂。使用它时你会发现,这一过程既是在洗同时也是在染,染和洗在同一状态中被相互抵消, 而其中的自我建立和自我否定被凝固到了一起,仿佛一个随时准备自我吞噬的怪物。

究竟是洗还是染?最终的结果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何看待。

《紫》作品视频截图

《紫色》 2018- 至今、展台、特制鸟粮

把多种含有紫色花青素的食物和种子混合到一起,制作出一种适合上百种鸟类食用的鸟粮,并分享给户外自由飞翔的鸟类。

由于食物中含有紫色花青素,这些鸟儿会排泄紫色的鸟屎,世界于是回归紫色。鸟类自由迁徙、飞翔、排泄,如同一场大型的天空戏剧,紫色的有机物渗入大地,成为大地本身,抚平被文明冲突所撕开的裂痕。

 1 2  尾页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