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站在“未来驿站” 携手拥抱未来(2)
艺术中国:“时代不同了”是您在谈话中反复提到的,可以具体讲讲它会如何影响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教学设置吗?
高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是为纯工业设计服务的,它要求精细化,每个人都是工业社会中的一颗螺丝钉。而今天人们走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我们发现如果再去细分的话这个社会就只能在原有框架下发展而很难改变和创新。如果想有新的突破,我们必须考虑如何去把学科打通,这个时候的教学就要求你不一定在每个领域都成为一个超级专家,但你需要对涉猎的这些领域都有所了解。可以说,新时代下,创造力或创新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在不同学科的边界中寻找可能性。
艺术中国:所以,未来设计学院希望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能够紧随时代甚至是预判未来的人才。
高鹏:是的,他们需要具备面向新型互联网文化、面向未来生活,不断适应信息技术升级和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他们需要具有系统化和策略化跨界思维,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要具有分析与预判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
高鹏院长(左一)与未来设计学院实验室老师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实验室模式中,我们还与联想、美克美家、箭牌等企业合作,令项目式教学更加真实、有的放矢,通过学术导师+企业导师的方式完善设计实验室,增强学生用户意识,实现共创的同时,让教育更具靶向性。比如我们与联想集团联合成立了“联想-未来设计教育实验室”,由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市场官王传东作为企业导师;我们也与广东本土企业箭牌家居集团合作,将新品牌战略咨询项目作为重点课题,学院师生为箭牌家居集团旗下针对全球市场的智能家居方向新品牌开展市场调研,明确品牌定位,制定品牌策略,为品牌定名并进行VI系统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设计与产业是密不可分的,学院通过PBL实践项目,遵循 “企业出题+真题真做+双向指导”的人才培养路径,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企业项目中,与企业一同解决真实问题,使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紧扣社会需要,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北京师范大学校领导陪同原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中国人民大学校董高健参观“未来驿站”展览
艺术中国:感谢您的分享,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更对未来充满期待。您似乎一直对“未来”情有独钟,从今日美术馆的“今日未来馆”到现在的“未来设计学院”,在这不同的时间和身份阶段,您对“未来”的认识是否有变?
高鹏:当时做未来馆的时候,其实就是希望关注艺术、特别是新媒体艺术的变革期。而设计本来就是面向未来的,尤其是当它和教育相连接,我们更要思考学生从入校开始的四年或七年毕业之后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设计。所以无论是在今日美术馆,还是现在的未来设计学院,都应该站在未来的角度来思考今天。
艺术中国: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或者几个词来概括或形容未来,您如何描绘它?
高鹏:未来是不确定性的,就是因为这个不确定性才有了创造力。回到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我们最希望的就是用创造力去为未来的美好生活而努力,而设计。
艺术中国:感谢您的采访,我们拭目以待。
高鹏:谢谢。(采访/编辑:付朗,图片/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提供)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中庭的一棵凤凰树,亦如同对未来教育的不息期待,见证着学院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