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戏剧、候鸟300、花车巡游——2023阿那亚戏剧节上演文化盛宴(2)
作为多元艺术创新表达的窗口,今年戏剧节全新升级戏剧艺术板块下设的重要单元“环境戏剧朗读”,多位艺术创作者在不设限的自然公共环境中,带领观众回归最原始、最纯粹的“环境戏剧”传统,在阿那亚的海边戏剧场域,以经典剧本朗读的形式,共同致敬国内外的经典作品——在自然光与影的映托下,通过声音与环境的碰撞激发情感与想象力。
候鸟300
作为戏剧节重要艺术单元——候鸟300在2023年6月12日启幕,这是一场来自世界各地300位艺术家131组作品,194场演出的大型公共艺术活动,全部集中在阿那亚孤独图书馆向北200米的海滩上。据孟京辉工作室宣传总监,阿那亚戏剧节的宣传顾问王好介绍,候鸟300最早概念来自于孟京辉团队前往法国阿维尼翁参加戏剧节的经验。当时他们住在一片帐篷营地里,来自各国的戏剧爱好者、创作者在这片营地相互交流,气氛火热,因此也引发了他们的无限遐想——在这样的环境里会生长出什么样的作品呢?从2021年开始,“候鸟300”就在海滩上举办。2022年,著名建筑师马岩松为“候鸟300”设计了候鸟沙城——一座沙滩上艺术乌托邦之城,今年马岩松再次打造了全新的候鸟沙城。
候鸟300贰零贰叁媒体见面会(摄影:刘鹏飞)
候鸟300的发起人之一刘畅为媒体介绍候鸟300活动(摄影:刘鹏飞)
从左至右为策展人朱砂(设计师/策展人)、艺术策划郑靖(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和候鸟300艺术总监刘畅(导演)(摄影:刘鹏飞)
这座由沙铸造的低矮城堡和里面所有艺术活动及作品只维系短短的300小时,候鸟沙城中矗立的巨大的时钟不断显示着300个小时的倒计时,“时间”是候鸟300的第一维度。对此本届候鸟300艺术策划郑靖对此做了解读:“300这个数字,我们更想强调的是这个时间的量词,就是在个300个小时当中生发的可能性,开幕只是一个开始,不管创作的形式,还是整个一座城,在300个小时当中的出发,我觉得才是大家应该持续去关注的。”
本次候鸟300的艺术家的创作丰富多彩,涉及影像、装置、动画、行为、戏剧等各个门类,在300个小时内,24小时不间断发生艺术创作。
向京、瞿广慈的《刘静和康晓亮》(摄影:刘鹏飞)
《刘静和康晓亮》是艺术家向京、瞿广慈在2004年做的一组人像雕塑,向京做了女孩,瞿广慈做了男孩,这是两个普通中国面孔的青年,艺术家创作时从细节彰显青春的惆怅、迷茫和潜伏的力量,强调各个独立个体的存在,以平凡写实的叙事方式反映中国社会都市文化和普通个体的生活状态。时隔近20年,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对于处于当下快速流变时代的青年群体,具有某种新的精神启示。
九成九《九人独白》(图片来源:阿那亚戏剧节)
“九成九”艺术小组用九件不同媒材和形态的抽象人体,通过与机械手臂的结合,在海岸边建构起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中预留给观者一个互动的区域:当观者走入感应区域后,所有的机械手臂开始运作,仿佛雕塑人体的语言形式。
大橘子《维纳斯的诞生》(摄影:刘鹏飞)
艺术家大橘子的作品《维纳斯的诞生》是大艺术家系列中的一个人物,取材于波提切利的名画,作品依托这幅世界名画以可爱的方式来到我们的生活中。将雕塑和真实的大海结合在一起,创造一个更加有趣可爱的场景。
蓝晒工作坊(摄影:刘鹏飞)
摄影师张旭龙在蓝晒工作坊与装置展营地,向观众介绍了无相机摄影艺术的起源,从大自然中创造出的cyanotypes氰型蓝晒版的技术,在工作坊里,艺术家团队为观众提供工具、技能和材料,学习180年历史的氰版印刷工艺。
候鸟俱乐部的晚间活动同样精彩丰富 (图片来源:阿那亚戏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