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人类中心主义,重建与万物连接——中法艺术家共构《蛇纹绿岩》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白云馆)
2023年6月22日下午,蔡冠深基金会与法国驻华大使馆联合推出的“蛇纹绿岩”展览在北京市朝阳区将台乡的白云馆开幕,展览为期三个月。本次展览是关于第二届“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获奖艺术家的集中展示,呈现了蔡冠深基金会和法国尼斯现代与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及北京中间美术馆两家知名中法艺术机构的合作成果。
展厅中对蛇纹绿岩的介绍(摄影:刘鹏飞)
对于“蛇纹绿岩”这个颇为奇怪的名字,策展助理张艺川对此做了解读,“在做这个展览的时候,我们发现获奖的中法艺术家虽然创作方式不同,但他们的视角都很相似,都有尝试着跳脱出人类中心主义的想法。
我们就从这一相似点出发,我们找到了蛇纹绿岩这一概念。在发现蛇纹绿岩之前,人类认为地球随着时间会不断塌缩而产生褶皱,形成山脉和海沟,由此人类对山脉的理解是断裂,山脉和海沟两侧的生态与景观,人类的语言和文化通常壁垒分明。发现蛇纹绿岩之后,人类的认知更新为地球板块之间的碰撞是一种缝合的状态,从“缝合”这一视角出发,地球上自然与文化的差异自然就不是隔阂,而是交流和连接的起点。我们的展览理念就基于蛇纹绿岩这种石头生发的思考,从断裂走向缝合。”
艺术家曹明浩&陈建军(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本次展出艺术家是第二届“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评选出的获奖者。他们分别是来自中国成都的艺术家组合曹明浩和陈建军,以及身居柏林的法国艺术家阿德里安·米西卡。本次展览呈现了他们长期以来各自围绕生态议题展开的创作,以谦逊的、严肃的、友好的和诗意的视角接近和描述他们所关注的生态对象和语境。
艺术家书 沙化、黑土滩生态学(图片来源: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白云馆)
高原牧民在治愈草场,中间为仪式部分(图片:“水系避难所#3”影像截图摄影:刘鹏飞)
除此之外,对于当地的栖居者来讲,生态是一个平衡的关系,鼠兔也是草原的一部分,他们没有对鼠兔进行杀戮清除。他们通过做一种仪式与鼠兔进行沟通。佛教里有一种中阴的概念,生命去世后的灵魂都处于这个阶段,等待转世。当地人认为鼠兔曾经是恶鬼的转世,通过仪式可以将鼠兔的灵魂转世。这里面的科学的原理是,待草长高后,鼠兔视线被遮挡,鹰和其他天敌就可以抓到鼠兔,而且草长高后就可以蓄水,鼠兔就没办法筑巢打洞,自然慢慢减少。就这样,当地人通过多种努力,黑土滩和沙化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原本斑秃的草场真的长出了草。
陈建军作为当地草原生态治理的见证者,对此颇为感慨:“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关联和系统不能用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来看。就像我们今天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和很多特定的地方去对话,不能用一种特定的观点讲所有地方的问题。”
Adrien Missika(图片来源: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白云馆)
米西卡本次展览中的影像作品《Adrien Missika》(中文名:治愈)是艺术家“植物之爱”的系列作品。记录了艺术家在经历了柏林持续四周的酷暑后,在2018年8月7日这天(当天气温达到了38度),艺术家决定给他走过的街道上的所有杂草浇水降温。在艺术家看来,在大都市城市规划下形成的失落空间的植物体会到了生活的排斥和漠视,变得悲哀和消沉,他希望用自己的服务方式来给这些植物带来“治愈”。
Agave Agapé(图片来源: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白云馆)
《Agave Agapé》记录了米西卡砍一株墨西哥龙舌兰的过程,龙舌兰是一种开花后会迅速死亡的植物,墨西哥当地有一种传说,在龙舌兰盛开的那一刻,把它的根茎砍掉,它会进入一种新的生命周期里。
米西卡的《Agave Agapé》作品和陈建军&曹明浩的《水系避难所#3》表达了近似的理念,人类在工业革命以来过于迷恋科学理性,而艺术家试图通过创作探索回到工业革命之前的人类与世界连接的各种可能性,作品中的艺术家或当地人没有偏执于用科学理性的单一角度对待生态问题,而是相信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沟通,想象人类古老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