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斯or大师:意大利艺术界那些本应被载入史册的女性,1400-1800(上)(2)
“持罐圣母”,安娜•玛丽亚•瓦亚尼(Anna Maria Vaiani,约1604-1654),1627,蚀刻版画
伊丽莎白·希拉尼——短短27载的一生,却创办了欧洲第一所修道院以外的女性绘画学校
绘图员/蚀刻师/画家/美术老师,伊丽莎白·希拉尼是意大利博洛尼亚最早的女艺术家之一,22岁就当上了罗马圣卢卡艺术学院的教授。
伊丽莎白的父亲乔瓦尼·希拉尼(Giovanni Andrea Sirani,1610-1670)是一名艺术品商人和画家,曾在同乡圭多·雷尼的工作室工作,据说圭多·雷尼对他相当偏爱。不过乔瓦尼一生作品不多,且身体欠佳,以致于大女儿伊丽莎白早早接管了父亲的工作室,担起了养活一大家子的重任。
伊丽莎白可以说是个天生的艺术家,不仅画好,还精通音乐。她将工作室运营得非常成功,从博洛尼亚上层阶级、商人、教会和贵族那里接到诸多订单。她是第一位被艺术评论家称赞才华和力量可以比肩“男性”(masculine)的女性艺术家。这也要感谢当时的时代背景,伊丽莎白所处的博洛尼亚在当时几乎拥有最进步、最自由的社会氛围,女性艺术家在那里算是被接纳和被善待的。
“圣家族”,伊丽莎白·希拉尼(ElisabettaSirani,1638-1665),约1655-1665
伊丽莎白死因成谜,她的父亲认为是女佣投毒,另有说法是积劳成疾。博洛尼亚为这位英年早逝的“城市之女”举行了一场精心设计的葬礼,巨大的灵塔和一尊真人大小的艺术家雕像是她的家乡对她的缅怀。伊丽莎白被安葬在博洛尼亚最荣耀的圣多明我大殿(Basilica di San Domenico)中,这座大殿安葬着多明我会的创始人,墓葬的雕像出自米开朗基罗。大殿中还有圭多·雷尼的湿壁画杰作《圣多明我的荣耀》,他本人也长眠其中。
“所有人都在哀悼她,以如此突然的方式失去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确实是一种巨大的不幸。”博洛尼亚就是这样看待伊丽莎白这位早熟且多产的女性艺术家的,盛大又悲伤的葬礼反映了她在同时代人中的崇高地位。在伊丽莎白离世三百余年后的1994 年,金星上的一个陨石坑以她的姓氏“Sirani”命名作为纪念。
“圣巴斯蒂安”,特蕾莎·德尔·波(Teresa del Po,1646-1713),约1684
罗萨尔巴•卡列拉——绘鼻烟盒微缩画出道的“粉彩女王”,第一位在艺术界开创新风格的女画家,被视为洛可可艺术的先锋推动者
放在任何时代,“粉彩女王”罗萨尔巴•卡列拉都是最成功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她是第一位在艺术界开创新风格的女画家,被视为洛可可艺术的先锋推动者。
不同于先前几位女性艺术家,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卡列拉没有当画家的父亲,她爸爸是一名律师,妈妈是制作蕾丝的绣娘。卡列拉有可能是因为蕾丝行业衰退,为了养家才开始作画。鼻烟的流行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卡列拉最初就是为鼻烟盒的盖子绘制微缩画出道的,随后很快开始创作肖像画,自此走红。
卡列拉创作过很多自画像,在当时,女性艺术家的自画像相当于“名片”,是对自己很好的营销工具,也是自信与成功的一种表达。展览现场选择的这幅自画像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画中的她大约35岁,不施粉黛,没佩戴任何首饰,以开放和客观的姿态凝视着画面的左下角,也许她正通过一面镜子观察自己,这幅相当现代的肖像捕捉到了一个非常亲密的私人时光。
罗萨尔巴•卡列拉,粉彩肖像,左图*:法国洛可可时代代表画家让-安托万·华托(Antoine Watteau,1684-1721)肖像,1721,意大利特雷维索 Luigi BailoMuseum 馆藏;右图*:“玛丽娅•特蕾莎(Maria Theresia,1717-1780)肖像”*,1730,德国德累斯顿历代大师画廊(GemäldegalerieAlte Meister)
本期,我们介绍了7位优秀的女艺术家,她们在当时已颇具影响力,甚至和诸多耳熟能详的“大咖”人物有着各种各样的密切交集,但在美术史中却鲜少被提及。下一篇,我们将讲一讲另一个特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