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斯or大师:意大利艺术界那些本应被载入史册的女性,1400-1800(上)
“Die Berufung des Hl. Petrus”,戴安娜·曼图安娜(Diana Mantovana,约1547-1612),翻刻自拉斐尔(Raffaello,1483-1520),约1570-1590
戴安娜的父亲是意大利矫饰主义画家、雕塑家和雕刻家乔瓦尼·曼图安纳(Giovanni Battista Mantuana,1503-1575),工匠的女儿接受家庭工艺培训并不鲜见,但将艺术作为职业却是非一般的操作。在当时,女人无法外出拜名家学艺,戴安娜的雕刻艺术是跟父亲学习的,并通过其他艺术家的画作来学习如何制作版画。她的才华毋庸置疑,瓦萨里在1568年的第二版《艺苑名人传》中提及的为数不多的女性艺术家之一便有戴安娜,说她“雕刻得如此之好,令人惊叹;这个和善又亲切的姑娘创作出了迷人的佳作。”
“Die HeiligeFamilie in Agypten”,戴安娜·曼图安娜,翻刻自柯雷乔(Correggio,1489-1534),1577
戴安娜不仅懂得运营自己,还通过其名声和能力帮助支持着两任建筑师丈夫事业的发展。当她的第二任丈夫离世后,49岁的戴安娜第三次嫁了人,同样是一位建筑师,比她小20岁——这样的“大女主”标杆人物的出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提供了更多学习艺术的机会,女性艺术家获得国际声誉不再是天方夜谭。
“母亲”,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Anguissola,约1532/33-1625),1557,柏林画廊馆藏(Gemäldegalerie)
在离世前的1624年,一位年轻的佛兰德斯画家在前往意大利时拜访了索福尼斯巴,并为她画了肖像。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名叫安东尼·凡·戴克,就是与雅各布·乔登斯和鲁本斯并称“佛兰德斯巴洛克艺术三杰”的那位凡·戴克。
左图:“真蒂莱斯基肖像”,德国巴洛克艺术史学家和画家桑德拉特(Joachim von Sandrart,1606-1688),1675;右图*:“自画像”(Self-Portrait as the Allegory of Painting),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1593-1654或更晚),1638-1639,英国王室皇家收藏藏品(Royal Collection)
只是谁能想到花路的初始铺满的不是鲜花,却是毒刺。在初获声名的同期,真蒂莱斯基遭受人生重大变故,相继遭遇性侵和友人背叛的她凭借巨大的意志力在暴力的阴影中站立并前行。她后来成为一名宫廷画家,受到美第奇家族的赞助,一次次通过作品展现“女性的力量”,成功地建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职业生涯。她不仅赢得了统治者、赞助人和学者的青睐,同时也征服了广阔的市场,她的画作受到全欧洲客户的追捧,罗马、佛罗伦萨、伦敦、威尼斯和那不勒斯等大都会都留下了她工作的身影。
取自旧约圣经的茱迪斯的故事是真蒂莱斯基最为偏爱的主题,这位以色列女英雄同样遭受过性侵,她在女仆的帮助下成功暗杀敌军主帅何乐弗尼完成复仇。在真蒂莱斯基的笔下,敏感、胆小、软弱等陈规定型的女性特征化为勇敢、叛逆和强大的个性,细看她所绘茱迪斯的面容,她是否也将自己投射其中呢?
真蒂莱斯基(存疑),素描,左图:“拉斐尔作品中年轻女子的头部习作”,约1640;右图:“年轻男子”,约1630-1640
女艺术家们的斜杠人生
欧洲第一所艺术学院、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学院——佛罗伦萨美术学院(Accademia del Disegno in Florence)于1563年成立。1616年,23岁的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成为该学院首位女性成员。
同样久负盛名的圣卢卡艺术学院(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 Luca,即曾经的罗马教皇艺术研究学院,如今的罗马美术学院)于1577年在意大利罗马成立,从1607年开始招收女性。当艺术家、进艺术学院,对当时的女性来说实属不易,圣卢卡艺术院几乎汇集了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女性艺术家。
安娜·玛丽亚·瓦亚尼——倍受伽利略和巴贝里尼家族赏识的艺术家
蚀刻师、画家安娜·玛丽亚·瓦亚尼于1604年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她同样是以画家父亲助手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专注事业的安娜在她那个时代广为人知,她与意大利巴洛克画家圭多·雷尼(Guido Reni,1575-1642)、意大利巴洛克鼎盛期奠基人之一皮得罗·达·科尔托纳 (Pietro da Cortona,1596-1669)、巴洛克盛期古典主义意大利画家安德烈·萨基(Andrea Sacchi,1599-1661)等多位艺术家都有紧密的合作。